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首页 | 邮箱    
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怒江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综述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18:45:38  来源:云南网

  怒江桥名的时代记忆

怒江溜索改桥工程 怒江州交通运输局供图

  2016年12月5日,怒江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溜索改桥”工程,只留下几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从此,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江工具被永远锁进了历史的箱子里!

  怒江州境内因有从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三大水系及其177条一级支流,山险水急,沟壑纵横,严重阻碍着“三江”两岸群众的往来,长期以来依靠溜索或猪槽船渡江。溜索,在中国古代称为“撞”,傈僳语为“娄痕”,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在缺少过江桥梁的时期,怒江各族群众依靠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河工具,征服天堑阻遏,1980年代最多,共有61对跨江溜索,因安全性很底,每年都会发生人、牲坠落江水的悲惨事故。

  1959年8月竣工通车的泸水市跃进桥是怒江州第一座跨江汽车吊桥,但此后50年间,跨江桥梁建设进度非常缓慢,而且以人马吊桥和拖拉机吊桥为主,“过江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10年年底,福贡县拉马底村“索道医生”邓前堆过溜巡医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2011年3月,经多方努力,《溜索改桥建设规划》联合编制完成,分两批将“三江”上的42对溜索改造成36座各类公路跨江桥梁,并在2016年全部改建完成,只留下几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从此彻底解决了“三江”两岸群众“过江难”问题,改善了州内路网结构,加快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脱贫致富步伐,也展示着“怒江无桥不成路”的独特交通文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洁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