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产业、民间投资增长42.8%、45.8%,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近七成,扩大有效投资综合成效排名全省第一。
这个经济总量排名靠后的州市,一跃成为今年云南投资版图上杀出的一匹“黑马”。颇具韧性与活力的数据背后,是怒江深挖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为,有力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也在青山绿水间蹚出一条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双赢路。
为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怒江州建立州、县协同的“五个一”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制定重大项目责任追究办法,印发项目全周期“审核备”三张图,完善厅级领导挂联和包保机制,确保项目工作高效推进;紧盯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投向,积极谋划储备项目475个,总投资8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5亿元。
立足自身实际,持续深耕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投资持续增长。特色农业方面,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草果、咖啡、小浆果、道地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投资增长37%,福贡县沪滇协作产业园、泸水市草果全产业链一期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带动草果综合产值达23亿元,增长45.3%;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咖啡萃取加工厂、泸水市咖啡鲜果处理加工中心开工建设,推动咖啡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增长96.1%。
文旅户外产业方面,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7个,投资增长26%。建成投运松赞酒店、先锋书店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和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成功承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持续叫响“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怒江场景不断丰富,接待游客量去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此外,怒江还发挥矿电资源优势,推进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铅锌之都”。年产260万吨露天采矿技改扩建工程和1万吨硫化矿选厂等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实现工业投资增长38%。同时,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拉古山等35个总装机15.9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实现能源投资增长46.8%。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怒江实施市场主体倍增等计划、出台多项改革措施,建立政企沟通协调机制,成立要素保障工作组靠前服务,多措并举为企业纾难解困,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今年以来,怒江新签约项目18个,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38.8%。
云南网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