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怒江州:多方联动聚合力 社工赋能促新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10:12:54  来源: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怒江州:多方联动聚合力 社工赋能促新生

  永福社区是怒江州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中较大的集镇安置点,聚居着1528户5548名搬迁群众。这个多民族融合的社区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走出了一条社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完成了从“受助者”到“赋能者”的华丽蜕变。

  破土而生:社工种子落地生根

  2019年,永福社区迎来首批搬迁群众。对曾深陷贫困的熊阿发而言,这年3月18日因为一位社工的到来,成了命运的转机。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兰树记偶然来到兔峨乡,拉着熊阿发唠家常,关心搬迁群众生活,甚至留意到他消瘦的体格,分享调理肠胃的办法。“他说自己是社会工作者。”熊阿发至今记得当时的激动,“后来上网查‘社会工作’,虽没全懂,却觉得这事儿有意义。”这次相遇,让兰树记成了熊阿发社工之路的启蒙老师。

  2019年8月,在“三区”计划项目支持下,连心选派首批专业社工进驻永福社区,设立兔峨社工站,招募本地返乡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社工”这个新名词,第一次走进了这个搬迁社区。

  不久后,连心再派7名社工前来。社区领导见熊阿发与他们熟络,便让他协助工作。这群年轻人初来乍到,连住处都成了难题。熊阿发二话不说,腾出自家房子,让3名男生住了进去。

  跟着社工入户的日子,彻底改变了熊阿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他们不只是要数据,而是陪老人聊天、听妇女倾诉、带孩子做游戏。”他看着妇女夜校里,有人用傈僳语把褚阿姨名字的笔画比作“镰刀”“竹棍”,逗得大家笑个不停;看着原本拘谨的搬迁居民,渐渐在社区里传出欢声笑语。“兔峨社工站”的故事越传越远。

  走访独居老人杨叔叔时,熊阿发发现他终日在家发呆。连心社工李菊艳示范“非评判式倾听”,连续两周每天陪伴1小时。到第13天,杨叔叔主动问:“社区老人文艺队还招人吗?”这件事让熊阿发深刻领悟:“社工不是给答案,是点燃心中的火苗。”2019年寒暑期,“儿童之家”开放累计服务1000人次,社区还组建了1支民族歌舞队,活力悄然绽放。

  艰难存续:困境中坚守社工初心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2020年第二批居民入住后,社区人口增多,可大学生社工因实践到期陆续离开,新派遣的社工力量薄弱,兔峨社工站服务能力日渐衰弱。2021年,在各部门支持下,兔峨社工站成员在兰坪县城区成立专业社会服务机构,资源向县城转移,本地培育的社工逐渐流失,服务一度断断续续。“看着空荡荡的活动室,心里不是滋味。”熊阿发说。

  2021年社区换届后,新转机出现。新班子的和星堂书记听完熊阿发讲述社工站的故事,当即召集“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全力帮他重启社工站。

  当时的熊阿发刚结婚,要照顾幼子和年迈父母,加上社区人口增长、社工流动等压力,社工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在社区“两委”努力下,4支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暖心服务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地青年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还整合了“儿童之家”“妇女之家”两个活动场地,让社工服务得以延续,实现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的有机融合。

  2022年,熊阿发做了个大胆决定——辞去社区工作,全心投入社工服务。“书记起初不同意,但我铁了心。”在党委、政府及各方资源支持下,他开展“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老年活动中心开放、趣味主题活动、个案及小组服务等,惠及兔峨乡217名60岁以上老人。儿童之家也在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下,重新热闹起来。

  破茧赋能:本土机构挑起大梁

  2023年,一次项目评估让熊阿发看到新希望。专家建议成立本土机构,社区书记和星堂在乡人代会期间倡议组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得到兔峨乡各界人士大力支持——226位爱心人士共募捐3.4万元。2023年12月22日,兰坪县永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顺利注册成立,熊阿发像打了鸡血,跑项目、做服务,忙得脚不沾地。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永福社工参与“伙伴计划”项目,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青少年社会治理参与、环保治理等主题活动65次,累计服务社区青少年1600人次。

  2024年下半年,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落地永福社区,省委社会工作部委派云南连心李菊艳老师担任1年项目督导。借此机会,云南连心与永福社区再次牵手,经其推荐,浙江省念响回廊公益服务中心“儿童深度陪伴计划”为机构注入新活力。

  2025年4月,机构承接怒江州“幸福院”试点项目,服务社区常住老人289人(含上门服务16人)和儿童265人;在省委社会工作部关心下,熊阿发带着与社区“两委”共同研究的方案,参加全省路演,成功申请到2025年“三区”计划项目。该项目聚焦“一老一小”,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从实践中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人才。

  从2023年至今,永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多方支持下逐步壮大,不仅为社区青年和老年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更实现了从受助者到赋能者的价值蜕变。

  薪火传递:从志愿者到社工骨干的成长

  搬迁户返乡大学生海香的成长,是永福社区社工力量传承的生动注脚。最初,她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永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的儿童夏令营,深入社区开展困境儿童家庭需求调研。她与团队一起,将传统“入户调查”转变为“入户陪伴”,通过游戏和互动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收集到真实需求。

  次年冬令营,海香再次积极参与,展现出对志愿服务的热爱。活动结束后,她表达了留在机构工作的意愿,希望为家乡服务。得益于“社区儿童深度陪伴计划”项目支持,海香成为机构专职人员,在熊阿发指导下深入实践社工工作。

  在熊阿发带领下,海香学会通过游戏、聊天、分享等方式与孩子建立信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她还参与组织采摘桑葚、参观兔峨土司衙署、学习非遗历史、举办集体生日会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成长体验。

  从对社工工作的简单理解,到深刻认识陪伴与信任的重要性,海香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专业社工。她的故事,是“三区计划”薪火传递、机构能力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壮大的生动体现。

  永福社区的蜕变,彰显了从“物理空间迁移”到“社会关系重构”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深层转变。居民从被动到主动、从沉默到发声,个人能力与社区自组织、自治理能力同步提升,包容的社区文化逐渐形成,居民对新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强烈。

  在党委政府支持下,社区组建多类型志愿服务团队,与外部社会组织广泛合作,链接多元资源。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居民的认同感、参与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社区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着社区共同发展。

  如今的熊阿发,虽面临机构管理和专业发展的挑战,眼神却愈发坚定:“难是难,但看着社区里的笑脸,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永福社区的故事,正为更多地区的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发展提供着可借鉴的经验。(吴沛钊 和懿 欧蓉 李利松)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