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守护城市宁静!“控噪声”怒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10:50:14  来源: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守护城市宁静!“控噪声”怒江在行动

  为切实贯彻国家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怒江州已全面启动第三轮爱国卫生运动,聚焦“7个专项行动”展开深度攻坚。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控噪声”行动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州范围内强力推进,旨在还静于民,全力打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空间。

  近日,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召开“控噪声”专题培训会,明确了到2027年底的目标:全州功能区夜间声环境达标率需达到85%以上,昼间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55分贝以内;各县(市)每年至少建设5个“宁静小区”,构建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这一规划为全州的噪声管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多部门联合开展“控噪声”行动工作,对建筑工地、住宅区域、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进行每日定时巡查

  自“控噪声”行动的号角吹响以来,怒江州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响应,以“零容忍”的态度向噪声污染宣战。泸水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形成执法合力,对建筑工地、住宅区域、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进行每日定时巡查。通过高位统筹、精准发力和全民参与,掀起了一场守护城市宁静的攻坚热潮。

  怒江州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周杨斌介绍道:“我们充分依托7个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如同张开了一张灵敏的感知巨网,全面覆盖全市的小区、道路以及工业区(香料园区),实施实时动态的噪声监测,24小时紧密追踪各个区域的噪声状况,一旦发现存在噪声超标排放的情况,便立即启动应对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携手开展综合治理行动。通过多部门的高效协同管控,全力为居民编织起一道宁静和谐的生活防护网。”

  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居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曾经困扰人们的工地施工噪声、摩托车“炸街”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过去,施工机械的轰隆声、摩托车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每到夜晚就搅得人心神不宁。但现在好了,经过相关部门有力管理,这些恼人的噪声都销声匿迹了,我们的生活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泸水市市区居民何金权满脸欣慰地说道。

工作人员查看每日涉噪信访投诉情况 

  据统计,今年以来,泸水市涉噪信访投诉量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这无疑是对“控噪声”行动成效的最好证明。

声环境功能区声自动监测站24小时紧密追踪各个区域的噪声状况

  在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噪声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监测能力也得到了持续增强。目前,全州共设立了239个监测点位,实现了对道路交通声、功能区声、区域声的全方位、全覆盖监测。泸水市率先实现了声功能区声环境24小时自动监测,为精准管控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强大合力得以充分发挥,有效管控了重点领域的噪声排放,完善的噪声投诉处置机制确保了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回应,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广七妞表示,下一步,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各级各部门共同做好噪声污染防控工作,以建筑施工、交通领域、社会噪声、商业集中区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不断完善噪声投诉处置机制,为群众营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李美晶 李芳兰)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