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排德庆村:小小油菜籽“榨”出大收益
盛夏六月,走进德庆村的村集体菜籽油加工坊,榨油机正高速运转,晾晒好的油菜籽在机器中经过翻炒、压榨、过滤等多道工序,化作一桶桶菜籽油,油香四溢。
“我这季种的六亩油菜,收了两千多斤籽!”村民和拾全捧着新收的菜籽,算起了账,“榨成油卖,一亩地能多挣上千块,比单卖籽划算。”他的笑容,是德庆村不少种植户今年的共同感受。
2025年6月中旬,村里80户农户种植的400亩油菜迎来丰收,总产菜籽16万斤。这些菜籽送到村榨油坊加工,平均出油率达到37%,产出菜籽油约5.9万斤。依托村集体统一打造的品牌“德庆菜籽油”,菜籽油以每斤10元的价格销售,总产值59.2万元,参与种植的农户户均净增收7400元。
这个增收项目,始于扎实的组织和农技支持。德庆村采取“党总支牵头、村干部示范、群众自愿参与”的方式发展油菜产业。2024年起步时,面对新尝试,起步阶段,村“两委”班子主动担当,带头流转土地种植油菜,村党总支书记带领班子成员率先试种9.5亩油菜。
“种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他们定期在地头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看到干部带头干,加上州农业农村局免费发放了221.5公斤优质油菜种子,76户村民陆续加入,最终形成了400亩的连片种植规模。
种好油菜,离不开科学管理。怒江州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员长期驻村指导。他们推广了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的标准化种植模式。今年2月是关键期,当时油菜苗急需追肥防病。过去,党员杨银妹等人得背着沉重的药桶手动喷洒,“费时费力,还打不均匀。”今年不同了,州农技员带来了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这无人机给油菜喷药施肥又快又匀!”
村党总支书记和树叁在现场介绍。无人机仅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400亩油菜田的精准作业,效率远超人工。最终测产结果显示,油菜籽平均亩产达到200.65公斤,比预期目标还高出0.65公斤。“按标准种,有技术帮,收成确实稳当。”种植了3亩的村民杨树花说。
德庆村的油菜产业,还在探索更多可能。春天,连片的油菜花盛开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效益,村里大力推广“油菜+玉米轮作”模式,油菜收完后接着种玉米,争取让农户一年有两季收成。
从村干部带头试种,到农技员下田指导、无人机飞防助力,再到村集体榨油坊统一加工销售,德庆村通过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工作,让这400亩油菜地,实实在在地为80户村民拓宽了增收的路子。这榨油坊里飘出的油香,正是村民们用劳动换来的踏实滋味。(和春丽 张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