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贡山丙中洛:从“过客”到“安居共创” 绘就文旅业态新图景
进雾里古村,走茶马古道;看怒毯编织,观民族歌舞;到“仙女洞”祈福求安,入农家体验传统美食石板粑粑制作……“五一”长假,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举办怒族仙女节系列活动,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火爆出圈。
被誉为“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雪山与森林相依,江河与田野相伴,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等多民族和谐共生,是云南省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丙中洛成了众多游客向往的旅居之地。
今年的“仙女节”格外热闹,除了传统的“仙女洞”接“圣水”祈福求安,帐篷宿野、非遗展演、民间体育竞技、农特产品展销、原始农耕体验、“火塘KTV”、户外徒步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夜晚,既下山雾里营地灯火通明,游客与当地群众围着一簇篝火跳舞,欢庆佳节。
“丙中洛景区道路条件逐年完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留下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既下山雾里营地旅行管家李小龙说,开业以来,酒店住宿率保持在80%左右,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近年来,丙中洛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和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聚焦旅游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探索建立“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机制,推行全域旅游,盘活游客中心11个,吸引既下山、松赞集团、上海农发集团等15户优质企业落户丙中洛,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广西游客周少英和朋友坐在既下山雾里营地院落中,一边喝茶一边分享自己的感受:“屋顶铺设着薄薄的岩石板,柱子是用木头搭的,隔江就能看到如诗如画的雾里村。”
充电桩、游客中心、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较好提升了丙中洛的旅游体验。“我来过丙中洛很多次了,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美。”周少英说。
美景如画的甲生村东风坝子,农家乐“娜珊哟”老板余旭军正在给来旅游订购红米的游客发快递。“红米很受欢迎,好多游客加了微信,让我给他们发过去。”余旭军高兴地说,政府帮助村里打造特色稻田景观、养稻田鱼,让甲生稻田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的红米、稻田鱼在家门口就卖出去了。
为了使村民真正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甲生村还打造了重丁农户摊位售卖点。“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收入600元。”村民张青芳说。
旅游业的红火,还带富了村集体经济。甲生村探索出了村集体土地出租、民宿租赁、村民自营农家乐等多元化增收模式,秋马塘露营地通过收取10元一辆露营车的费用,短短半年内就实现了8000元的收入。2023年,甲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万元增加到1.7万元。
“留下来吧!在这里,你可以静赏怒江晨雾缭绕,沿着茶马古道漫步,聆听马帮故事;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品尝地道的民族美食;也可以到村寨收购红米、羊肚菌、蜂蜜,网上售卖,旅游、赚钱两不误。”“屲仚听客溪”民宿里,旅居丙中洛十几年的掌柜骆忠华向游客们分享怒江的故事,介绍这里的民族文化、历史变迁,讲述自己来丙中洛旅居创业的故事,为丙中洛代言。
从过客到安居到代言共创,骆忠华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赴而来,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计划在民宿栽种贡山本土特有的植被贡山棕、贡山厚朴,建设一个小型的植物科普园。这样游客除了感受风景人文,还能零距离了解当地的丰富的生态多样性,提升丙中洛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停留。”说起未来的打算,骆忠华充满了期待。
目前,丙中洛已有酒店94家,屲屳、空谷幽兰、稻影山居、云野见江等知名民宿经营者长期旅居丙中洛。2025年上半年,丙中洛共接待游客 36.7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21亿元。仅在仙女节系列活动期间,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3亿元。(李寿华 黄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