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共谋现代化发展——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与会中外嘉宾在怒江走访考察
初春的怒江,暖阳轻抚,微风拂面,万象更新。
3月30日,参加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的中外嘉宾们深入泸水市,实地走访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和谐社区、阳坡村、泸水市民族中学等地,深入了解怒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见证偏远山村的蝶变,感受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和谐图景。
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鼻而来,草果牙膏、草果面膜等产品琳琅满目,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区里各种咖啡、草果等相关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目前,园区已研发、生产草果、咖啡等农特产品系列206种……”跟随讲解员,嘉宾们参观了香料种植示范区、香料加工区和产品展示区,了解园区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历程。
近年来,怒江州紧紧围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基地、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目标,构建“香料+”产业体系,在中交集团、上海浦东新区的大力帮扶支持下,规划建设了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积极利用中国热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的科技优势,先后引进11家企业入驻,加快草果、咖啡等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园区已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州科普示范基地。
“我觉得怒江这个地方特别美,有独一无二的风格。我们今天参观了一个咖啡产地,作为咖啡爱好者,我特别开心能够来到这里,也看到了咖啡树,品尝到了云南的美味咖啡。回到北京以后,我跟我的同学们会在媒体上分享这次旅行的感受和想法,宣传怒江这个美丽的地方。”来自俄罗斯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赵诗玥说。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怒江州10万余人走下山、住新房,摘掉“贫困帽”。和谐社区是泸水市占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怒江州最大的安置社区。这里群山环绕,房屋鳞次栉比、绿化疏密有致,小学、幼儿园、儿童之家、卫生服务中心、警务室、超市、农贸市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行走在宽阔平坦的社区道路上,听着介绍,看着周围社区群众的笑脸,嘉宾们纷纷赞叹切实感受到了社区配套功能强、治理成效强、就业服务强、融合发展强、居民幸福感强。
“来到和谐社区,让我觉得非常震撼,能够让这么多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确实非常不容易,因为还要考虑后续的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确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陈祖建说,怒江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和他原来见过的都不一样,非常震撼非常美丽,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目的地。
同样的赞叹之声,也在泸水市民族中学校园内回荡。在中交集团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泸水市民族中学以智慧教育数字赋能开启教育新篇章,配置了器材设备先进、设施完备的语音室、实验室、音乐舞蹈教室、书法美术教室等,授课时通过互动实验、多媒体资源整合等,生动呈现了学科的趣味性与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来自印度,这是第一次到云南怒江,我看到了怒江乡村振兴的奇迹。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值得印度学习的。这里有好的学校,好的体育设施,所看到的一切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将把这些从怒江带回印度。”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印度知名学者、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说。
青山叠翠,云雾缭绕,泸水市六库街道阳坡村坐落在高黎贡山云端之上,这个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小村庄,通过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到旅游“新地标”的华丽蜕变。阳坡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旅居资源,按照“党建+合作社+企业+乡村CEO+群众”的模式,探索“532”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促农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嘉宾们赞叹不已。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云南的怒江,通过这次来参加会议加上调研和考察,怒江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能够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精准扶贫还有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能够感受到怒江州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想这是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林华说。
春染大地,万物生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怒江儿女豪情激荡、阔步勇进,在擘画乡村振兴奋进图景的壮阔征程中,谱写更为昂扬的振兴乐章。(和倩 和建庭 和宁茜 熊文智 杨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