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交助梦之弦 奏响泸水“百万村”分红幸福乐章
3月25日,随着怒江州泸水市2024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百万村”分红仪式的举行,中交集团帮扶老窝镇老窝村、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的乡村振兴路上再次交出亮眼成绩:自扁王基村连续三年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老窝村首次迈入“百万村”行列,两村向村民发放分红金94.22万元。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交集团以“党建+产业”为纽带,践行央企责任、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建联建强根基,中交赋能“红色引擎”
中交集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度参与两村党组织建设。
自扁王基村在中交历届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帮扶下,培育出“村办建筑公司+特色种植养殖”的产业矩阵,其中云南素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分红达110万元,火龙果种植、肉牛养殖等项目实现多元增收。
在老窝村,中交帮扶推动“党组织领办企业”模式落地,指导成立云南诚庆劳务有限公司,选派骨干力量参与公司技术帮扶,并投入75万元帮扶资金,助力企业快速起步。
2024年,该公司承接中交项目合同额近800万元,带动2000人次就业,发放工资41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核心引擎。
中交集团通过“党建共建”机制,将企业管理经验注入乡村,帮助两村构建“党组织把关方向、能人带头运营、群众共享红利”的发展架构,真正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产业造血破瓶颈,打通增收“最后一公里”
中交集团聚焦“可持续增收”,以市场化思维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在自扁王基村,中交创新“以购代捐”消费帮扶模式,通过旗下“怒江乡味”商贸公司包销火龙果等农产品,带动合作社年增收10.51万元;同时注资扩建中交兴地农贸市场,新增商铺收益4.65万元,让固定资产成为“活资产”。
针对老窝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中交帮扶团队联合州住建局开展“送考下乡”技能培训,组织137名村民考取建筑行业资质,推动“民工变技工”;引入中交项目部技术骨干驻点指导,帮助村办企业快速掌握施工标准,顺利承接非遗传承馆、和美乡村建设等385万元项目。
通过“资金+技术+市场”的全链条帮扶,中交集团帮助两村集体经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式发展。
民生共享暖民心,共富路上“一个不少”
中交集团的帮扶成果最终化作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自扁王基村将集体经济收益的70%投入公益事业,设立困难学生助学金、大病医疗救助金,并为全村村民发放医保缴费奖励。
老窝村将集体经济收益的25%直接用于服务群众,覆盖全村医保补助12.7万元,发放米油等生活物资5.99万元。
中交集团派驻泸水帮扶干部、泸水市委常委、挂职副市长李微在泸水市2024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百万村”分红仪式上表示:“我们不仅要让村集体‘账面增收’,更要让百姓‘兜里添钱’。”这种以民生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正是中交“助梦”初心的体现——2024年,两村通过集体经济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3000元,监测对象、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均被纳入保障范围。
续写振兴新篇章,央企担当再出发
站在新的起点,中交集团正谋划更深层次的帮扶行动。
李微介绍,2025年将重点支持两村集体经济公司资质升级,帮助拓展市政工程、生态修复等新领域;计划引入中交文旅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正如老窝村劳务公司负责人赵春富所言:“中交带来的不仅是项目和资金,更是发展信心的升级。我们要把这份央企情谊,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从云岭深山到怒江两岸,中交集团以“助梦”之名,书写着央企与边疆乡村“共富共赢”的时代故事。(段国春 高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