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良方”助力做强怒江州特色中药材产业
云南省是著名的中药材资源富集区,滇产中药材具有独特市场定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作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州市,粗茎秦艽、云黄连、云木香等名药材资源丰富,2024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12万亩,单体种植规模达万亩的品种就有6种。为将怒江州打造成滇西北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近年来,人民银行怒江州分行推行“政府+银行+担保”合作模式,督导辖区金融机构为怒江州中药材企业定制“个性化”产品,有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州金融机构向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产业链授信9507万元,惠及市场主体七百多户,带动人员就业超万人,助力关联主体营业收入增长14%以上。
金融“良方”对症下药“准”。怒江州推行“政府+银行+担保”政银担合作模式,培育支持了云南康养百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等一批知名中药材企业及本土龙头企业。为缓解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轻资产、无抵押、弱担保等融资难题,人民银行怒江州分行联合多部门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数据采集方案》,创建“信用村+特色产业+新型农业主体”模式,督导金融机构为中药材企业定制“善新贷”等个性化产品。同时,结合各县(市)产业培育实际,探索实施产业链金融“微链计划”支持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联合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召开“中小微企业融资培训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对接培训会”等专题融资会,结合“融信服”服务平台的推广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与可得性。
金融“良方”药力保障“稳”。据统计,全州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的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34家,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近12000户,合作社种植中药材面积8.37万亩。截至2024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向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产业链授信9507万元,贷款余额7282万元,惠及市场主体716户。在生产链升级过程中,金融机构持续为云南康养百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的1000亩重楼滇黄精标准化种植基地、福贡县福众中药材公司的450亩林下中药材等中药材示范基地提供金融资源服务,有效助力高原中药材从“原料输出”向“产品输出”转型升级。目前,全州已建成并投产使用产地趁鲜加工生产线1条,每年可处理2000吨干品、10000吨鲜品。此外,农发行怒江州分行已预审批“兰坪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2.5亿元,为中药材产业链转型升级加码。
金融“良方”药到病除“好”。一方面,在金融资源持续有效供给下,怒江州高原中药材种植面积平稳增多,企业品牌影响力扩大,部分药材入选省级名录。据统计,2024年全州高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12万亩,其中,云黄连、滇黄精、云木香等6种品种单体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怒江州产出的“一心堂”当归、“昂可达”牌的“滇黄精”“天门冬”等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认证种植基地面积1.09万亩;“福贡云黄连”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雪黎牌”“昂可达”两个品牌先后入选“云南省中药材十大名品”;“昂可达”“怒银”等品牌入选“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另一方面,在联结机制创新下,中药材产业也在带动区域发展。如,被认定为“云药之乡”的兰坪县创新“易地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近变工人”模式,促使中药材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户均增收2350元。此外,还通过务工、地租、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周边群众2.46万户8.13万人,实现年户均增收1580元。(茶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