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报!泸水新增1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泸水1人入选。八才三,其代表性项目为阔时节。
一起来看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调要积极培养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现予以公布。
希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
2025年3月12日
八才三,男,傈僳族,1953年3月7日生,来自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瓦基村灯笼坝组,泸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阔时节传承人。
1968年,八才三拜入傈僳族老艺人密波二门下,开始系统学习阔时节传统歌舞。三年后,密波二将阔时节的祈福仪式传授于他,29岁熟练掌握阔时节相关知识和活动内容。
多年来,他累计培养了五十余名徒弟,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各级媒体的专访与各类院校的教学活动。他带着年轻人在山林间练歌,用树叶的沙响校正节奏,用祖辈的掌温传递血脉的密码。如今,许多徒弟已成为各村寨阔时节活动的中坚力量。虽年逾七旬,八才三仍坚持收徒传艺:“这些歌舞仪典是傈僳人的根,只要有人接着唱、接着跳,文化就断不了。”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7人,其中国家级4人(在世3人,已故1人),他们将切实做好泸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