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箐门村里幸福长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7日 17:35:00  来源: 云南网-怒江日报

原标题:箐门村里幸福长

箐门村全貌。 杨曜鸿 摄

开栏的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又一个新春如期而至,我们再次出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怒江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深入践行“四力”,在脱贫攻坚一线、在疫情防控一线、在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捕捉一个个奋斗的身影、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记录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春天故事;讲述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庆党的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奋斗故事。

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用文字和镜头展现新时代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活新面貌、奋斗新姿态。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箐门村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尽管距离县城不过12公里,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但在2015年动态管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时,全村 805 户 2633 人中,有贫困人口266 户948 人。人穷、路难走曾是全村的真实写照。

5年来,箐门村以发展壮大蔬菜、油用牡丹、玫瑰葡萄为依托,依靠劳动力转移,走上了一条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新路子。

2017年,全村实现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2元。

新春时节,记者来到坐落于227省道的箐门村。溪流潺潺,顺着干净宽阔的水泥路步行进村,目之所及皆是端庄大气的白族民居。近130个蔬菜大棚内,寻常百姓餐桌常见菜蔬鲜嫩翠绿;近200亩玫瑰葡萄“冬眠”其间,静待春风吹拂、春雨浸润。

新农村宜居幸福

近年来,箐门村以完善设施、整治人居环境为抓手,改变村容村貌,培育乡风民风,让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舒适宜居的幸福家园。

67岁村民肖和平记忆中的箐门村像样的房子并不多,村间道路都是土路,村民出行难。如今的箐门村,村组路全部实现硬化,90%以上的人家住的是2层小楼房;自来水由城镇管网统一供应,水质安全有保障;村里文体活动广场、便民超市一应俱全。

留在肖和平记忆深处的箐门村,除了路难走、房子烂、水质差、采购东西困难外,还有就是村民生活习惯差、厕所臭味大、污水满地流、垃圾随风刮、房前屋后“脏乱差”。

时间就像魔术棒,几年工夫,箐门村“女大十八变”,村里的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卫生式厕所。通过责任区、责任人、 “门前三包” “路段到人”等责任划分和“十星级文明户” “最美庭院” “红黑榜”等评选活动,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房前屋后、路边空闲地随手种下的花树,让村庄同周围的菜蔬、果园、高山融为一体,一个路净、院洁、水清、人勤的美丽箐门呼之欲出。村民自发组建的文艺队在农闲时表演的节目,融入了传统美德、法律知识、村规民约等。邻里纠纷少了,治安案件下降了。 “这些年,村里最大的变化,除了挣钱多了,房子漂亮了,连村民的精气神也足了。”肖和平说。

新产业带富一方

箐门村海拔高、气候冷、霜期长,过去,大部分村民靠种植芸豆、洋芋,养殖山羊、土鸡维持生计,经济来源单一,增收致富门路少,实现脱贫致富难。2016年,金顶镇调整产业结构,箐门村一些村民靠加入合作社种植油用牡丹和大棚蔬菜增加收入,但对种植玫瑰葡萄这事,大部分村民担心大面积种植找不到销路。为打消群众顾虑,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带头种植玫瑰葡萄。这关键的一步,为村里新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看到党员带头,其他村民纷纷参与进来,2020年,全村玫瑰葡萄种植面积达192亩,带动劳动力就业2200余人,让村民吃了定心丸。 “党员带头种,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箐门村杏花小组村民杨梅英说。

“今年,我们村要种植蘑菇187亩、蔬菜130亩。”箐门村党总支书记李宝生告诉记者,他们推行的是绿色种植方式,还要注册统一品牌,以此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将借力金鸡寺旅游景点效应,带动农副产品销售。

村民肖栋梁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外打工,2010年回老家,看到很多村民靠种植蔬菜过上了好日子,当即决定回乡发展。如今,肖栋梁家种了3亩西红柿、辣椒和茄子,2020 年,靠卖蔬菜就收入 3.5万元。

新农民奋发有为

在脱贫攻坚中,箐门村尤其重视对村民的培训,培训内容聚焦扶贫政策、种植业等,几年下来,一些庄稼人变成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据了解,箐门村有139人常年在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务工,人均月收入近3000元。作为挂联部门,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一直将解决挂联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放在首位,抓住公司新项目建设、扩大生产等机遇,积极动员村中贫困户劳动力到公司就业,通过培训后的村民,最终从农民变成技术工人,就近就地就业,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依托珠海怒江东西部扶贫协作,兰坪县人社部门派人到箐门村,联合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鼓励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到珠海务工。通过劳务经纪人、能人发动,箐门村迅速成为劳务输出大村,昔日靠苦力吃饭的农民,如今靠一技之长在珠海的企业立了足。

谁的技术好,谁的收入高,外出务工是这样,种菜种水果也是这样。明白了“技术就是金钱”的道理,村民学习劲头一个比一个高。

肖栋梁告诉记者,种蔬菜、卖蔬菜都需要技术、理论指导,市场需求在变,只有了解市场、掌握技术,才能以变应变。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既富了村民,更让消费者得到健康,我想做个有情怀的新农民。”肖栋梁说。

党建引领新三农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箐门村党总支及时创新党建方式,狠抓政策落实,用“苦干实干亲自干”的怒江脱贫攻坚作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都说是党员、干部带头扛起了责任。

箐门村党总支以脱贫攻坚战场为考场,把种植、养殖能人发展为党员,不断提升基层组织能力。

2017年,村“两委”换届,新班子里多数是致富能人、技术能手,他们人人都能讲好扶贫政策,个个都有示范带动本领,村民信任他们,参与村里事务更积极了。

86 岁老党员李松福对村“两委”班子很是满意。因为劳动力不足,此前,李松福家的老屋一直得不到修缮,是挂联单位和村“两委”班子出钱出力,才让破败的老屋得以修葺加固, “一分钱不出就能住进新房,还享受高龄补贴、养老保险、土地分红……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国家政策太好了,村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发挥出来了。”李松福高兴地说。

五保户赵金德的房间同样每天干净清爽,赵金德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是村里的党员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不厌其烦地来到家里,手把手教他整理家庭内务,才让他有了今天舒适的居住环境。

村还是那个村,但新添了果蔬绕青山;人还是那些人,却已是新时代新农民。箐门人相信,他们用心经营的每一天,都会迎来更好的日子,勤劳和汗水,一定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幸福。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的村民自发来到村里的文体活动广场,在文艺队员的带领下跳着欢快的“锅庄”,孩子们在一旁无拘无束地玩耍。欢快的旋律,没有束缚的嬉闹,让这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更显热闹、和谐。(记者 陆娉婷 记者 梁晓燕 记者 沙彤 记者 杨曜鸿)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