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丨石登乡来登村:巧用闲置地 菜蔬传真情
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对村内特困供养人员的关心关爱,来登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帮扶新路径,利用村内闲置土地打造“爱心菜园”。近日,工作队将首批采收的蔬菜无偿发放给特困供养人员,以实际行动传递组织温暖。

晨光轻拂,来登村的空气里沁着山间特有的湿润与清凉。几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身影,早已出现在村中小道上。他们手里提着分装好的小白菜和青菜,菜叶上还沾着露水,带着泥土的芬芳,正挨家挨户敲响特困供养老人的门。
“您看,这都是咱‘爱心菜园’今早刚摘的,水灵着呢!”工作队员小张笑着,将满满一袋蔬菜递到老人手中。蔬菜沉甸甸的,翠绿的叶片在晨光下格外鲜亮。
老人们接过这清晨的礼物,脸上绽开了笑容,纷纷感谢工作队的牵挂与付出。特困供养人员雀某某动情地说:“这菜多新鲜啊!‘孙子孙女’(指工作队员)自己种的,吃得放心,心里更暖。”
一声问候,一份带着泥土的馈赠,仿佛驱散了老屋的沉寂,让小小的院落浸满了温情。
精心谋划 开辟“暖心田”

8月集中走访排查期间,来登村驻村工作队发现部分特困供养人员面临“吃菜难、品种少”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工作队于8月底多次召开现场工作会,并与村民积极协商,于9月初成功协调到村内0.5亩闲置土地,作为首期“爱心菜园”试点项目。
从选址、犁地到选种、播种,从灌溉、除草到施肥、观测,工作队员全程参与、亲手劳作,将一片荒地整理成规整肥沃的菜园。结合季节特点与本地土壤条件,他们科学选取了小白菜、上海青、球型生菜、青笋、空心菜等稀缺蔬菜品种进行种植,有效保障了蔬菜的良好长势与优良品质。
辛勤耕耘 播撒“希望种”

菜园开辟后,驻村工作队将其作为联系服务群众、锤炼工作作风的重要阵地。
由于工作队员们田间劳作经验不足,经常向有经验的村民“请教”,在一问一答、谈笑风生间,驻村队员与村民的感情进一步加深,村民也对新轮换队员有了更多的认识与好感。

工作队队员们利用工作之余和休息时间,坚持共同负责菜园的日常管护,轮流参与田间除草、浇水、施肥、除虫等劳作。大家不辞辛苦,亲身感受农耕之艰与收获之乐,也将对困难群众的牵挂融入辛勤的汗水之中。在工作队的精心照料下,“爱心菜园”一片生机盎然,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成效显著 搭建“连心桥”

“爱心菜园”虽小,却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工作队员们躬身田垄,将沉甸甸的关怀与沾着露水的新鲜蔬菜一同送到群众手中。他们洒下的汗水,浇灌的不仅是青翠菜苗,更是扎根一线的为民初心。这片小小的“菜园子”,已然成为直通群众“心坎上”的温情纽带。
“干什么事情,只有盯着干才有希望。有好几次我们都快坚持不住了,但一想到能在寒冬里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小事,就又有了动力。”驻村第一书记孙夏平这样说道。
这片曾经的闲置荒地,如今在来登村已焕发新生,化作生机盎然的“爱心菜园”。它不仅让特困供养人员吃上了放心菜、暖心菜,更在共同劳作中增进了驻村干部与村民的情感,搭建起一座坚实的干群“连心桥”。
五分耕耘,践行的是十分初心;一片菜园,温暖的是一方民心。这些看似寻常的蔬菜,传递着组织的深切关怀,也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绘下了一笔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温暖印记。

下一步,来登村将继续总结经验,完善“爱心菜园”的长效运营机制,并探索将其与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等相结合,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其中,持续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更多民生实事,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孙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