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兰坪营盘:林下生“金” 生态富民
近年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依托丰富森林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培育出林下石斛种植、野生资源采收、立体套种等多元产业,让广袤林海变身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守好“天然宝库” 野生资源变“增收宝藏”

竹叶菜堪称“林间珍宝”。立足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坚持“保护为先、合理采收”原则,让自然馈赠成为群众稳定收入来源。高山密林中自然生长的野生雪山竹叶菜,堪称“林间珍宝”,每到采收季,群众结伴进山采摘,通过集市零售、线上预订等方式销往周边县市,年产值稳定在50万元左右,按全镇参与采收的200余户农户计算,户均年增收近2500元。


林下野生菌类撑起增收“半边天”。鸡枞、牛肝菌等优质菌种凭借原生态品质广受市场青睐,当地群众自愿参与采摘、自主对接市场销售,年销售额达400万元,相当于为参与采收的800余户农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同时,通过“林长+森林警长”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野生资源管护与巡查,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
培育“林下新宠” 林地空间提“复合效益”


为打破“单一造林”传统模式,营盘镇创新探索“林果+作物”“林果+药材”立体套种模式,让一亩林地实现“一地多收”。在花椒基地,50亩示范田采用“花椒+蔬菜”套种模式,上层花椒树固土护林、下层农作物提质增收,年产值达40万元,相较于单一花椒种植,每亩年增收约2000元,为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沧东村委会吉祥山金银花基地,中药材与金银花形成共生互补格局,亩均年产值较单一作物种植提升35%,既提升了林地利用率,又延长了产业链条。据了解,下一步,营盘镇将在银杏基地推广“银杏+洋桔梗”套种模式,预计每亩可再增收益1500元,持续丰富立体种植品类,让林下空间释放更大经济价值。
聚力“多元培育” 特色产业筑“富民支撑”
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营盘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林下产业,形成“传统产业稳根基、新兴产业拓空间”的发展格局。依托林下湿润阴凉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石斛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50亩,通过技术指导与产销对接,亩均年产值达8000元,成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同时,健全“群众自主采收+自主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不设中间环节,让群众直接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野生菌类为例,剔除基础采收成本后,群众实际收益占销售总额的80%以上,群众参与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高,有力推动了林下经济从“自发发展”阶段迈向“规范提质”阶段。
从野生采收的“靠山吃山”,到立体种植的“科学用山”,营盘镇的林下经济正走出一条层次分明、后劲十足的发展之路。下一步,营盘镇将持续深挖林地资源潜力,优化产业布局,拓宽销售渠道,让林下经济成为生态保护的“守护者”、群众增收的“摇钱树”、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郝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