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兰坪县永兴社区:“微产”成为搬迁户增收“金钥匙”
近年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街道永兴社区在挂联单位兰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准帮扶下,创新推出“职工小订单对接居民小产出”消费帮扶模式,今年3月以来已完成12笔订单,实现销售额18600元,覆盖15户搬迁户,让原本零散的“微产”成为搬迁户增收的“金钥匙”。
为确保流程规范,社区制定了《操作清单》,明确了“订单征集—匹配确认—品质核验—提货付款”流程环节。订单采用“每月固定订单+临时补单”模式,每月25日发布次月订单信息,职工需在3日内完成下单;当农产品提前出栏时,会发布“临时补单”。匹配过程遵循“就近+优先监测户”原则,同时严格核验农产品的完好度、新鲜度等指标,确保质量安全。

针对农户销售中的痛点,社区推出了“三大贴心服务”。为土鸡定制了1只/袋、土鸡蛋20至35枚/板的“小份包装”,满足职工的购买需求;主动承担短途运输工作,将农产品从社区运送至县人社局,减轻农户负担;建立“24小时售后响应”机制,若农产品出现破损,当天便会补送新鲜完整的产品,让农户和职工都放心。
稳定的订单收益让搬迁户从“被动等帮扶”转变为“主动谋发展”。陈大姐原本养了10只土鸡,现在增加到了20只,还买了5只鸡苗;李阿姨把土豆地的种植面积从4亩扩大到了6亩,计划明年再多种一些。不少农户主动找工作队预留订单:“我家土鸡下月能出栏,帮我留些订单呀?”“我家核桃油榨好了,能不能帮我带点去?”

精准对接是核心所在。通过小订单匹配小产出,例如将21只土鸡拆分成9笔订单,每笔订单安排2至3只,这样的安排契合农户的产出能力,有效避免了产能浪费。规范流程是关键环节。流程的每一步都设定了“硬标准”,坚决杜绝“人情单”现象的出现。贴心服务是坚实基础。农户只需把农产品送到社区,后续的包装、运输、售后等环节均由工作队负责,大大降低了农户的销售门槛。激发内生动力是最终目标。稳定的订单收益促使农户主动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做的虽是‘小实事’,但解决了搬迁户的‘大麻烦’。”社区第一书记说道。该模式达成了“农民增收、职工得惠、帮扶长效”的多赢效果,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实现“稳增收、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罗国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