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耕新记丨兰坪:村村美赋能乡村振兴新气象
近年来,兰坪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目标,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

兰坪县坚持走文明兴村、共同富裕之路,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充分挖掘其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田园风光资源。例如,通甸镇黄松村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探索“传统示范村+文明村+法治村”三村联建的基层治理模式,稳步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秋时节,走进通甸镇丰华村,蜿蜒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道洁净有序,房前屋后的菜园与花木井井有条,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绿意盎然。该村通过“党建引领+群联群建”的方式,以原生态为底色、乡土生活为主色、传统村落为特色,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确保“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落地见效,为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啦井镇挂登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串点成线、由表及里、整形铸魂。通过全面开展农村污水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和创建干净村庄等活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彰显普米族特色的宜居乡村。

美丽乡村,始于颜值。在通甸镇易门箐社区,青山环绕间,青瓦白墙的民居与彩色菜畦、花园相映成景,宽敞的水泥路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一幅和美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积极谋划餐饮、住宿、休闲等多业态发展,推动社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升温。

金顶街道的来龙村、关坪村、七联村,以及翠屏街道的干竹河村等,采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充分利用小石子、废旧瓦片、轮胎等材料搭建围墙,在路旁栽种花草,将门前空地打造成错落有致的“一米菜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乡村风景线。这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颜值”,实现了“推门见绿”的愿景,也显著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如今的兰坪,类似的乡村蜕变比比皆是。一个个村庄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培育和文明乡风塑造,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跨越。(李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