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政务服务 >> 正文
上帕镇:旱地变身“丰收田”,群众增收有“粮”方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9:07:31  来源: 走进福贡

  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上帕镇:旱地变身“丰收田”,群众增收有“粮”方

  近年来,上帕镇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将发展旱地优质稻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科学筛选出耐旱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旱地优质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有效推动昔日低效旱地向“金色粮仓”的转变,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上帕镇旱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中,为旱地优质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当地农业主要以玉米和薯类作物为主的传统旱作作物种植,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偏低。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破解产业升级难题,上帕镇主动探索农业转型的新路径,力求在传统旱作基础上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质良种赋能,实现“水旱互补”保增收。

  良种推广和技术指导“双管齐下”。聚焦良种推广,狠抓实验示范样板建设,因地制宜引进抗旱、抗病、高产的优质稻种,如“滇禾优615”“滇禾优801”等品种,以适应不同海拔和气候条件种植,据了解,当前旱地优质稻在上帕镇的推广已实现全镇12个村全覆盖,并形成了旱播旱管、水种水管两种因地制宜的灵活种植模式。从具体规模来看,全镇现有1405.1亩耕地采用旱种旱管模式,787亩耕地采用水种水管模式,同比增37.58%,共调配优质旱稻良种2810公斤,水稻良种1574公斤,不同模式精准适配各地水土条件,真正做到“宜旱则旱、宜水则水”。经县农业农村局与上帕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对全镇12村10个点位的测产,2025年优质旱稻(滇禾优615)产量理论测产结果:最高亩产747.40公斤,最低亩产458.00公斤,平均亩产560.00公斤。优质旱稻的全面推广,不仅能节约用水60%,还可节省40% 的人工成本,成功将曾经“靠天吃饭”的旱地转变为高产田,使旱地水稻成为推动山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选择。

图片

  技术指导赋能,提升“少投多收”双效益。

  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传授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同时,针对“旱地杂草比水田多,旱地优质稻出苗后,适逢高温多雨季节,杂草长势快,种类繁多,与秧苗争肥、争水、争光,会导致旱稻减产”等问题,上帕镇采取“播种前清草、芽前封草、芽后除草”一清二封三除三步法除草技术,选择适用除草剂,及时有效解决了杂草问题,为种植户注入信心,夯实技术基础。

图片
图片

  政策支撑赋能,降低农户种植成本。

  为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和运输成本,镇政府统一调配农业物资,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全年共发放旱地优质稻良种2810公斤、土壤处理剂4216袋,拌种剂1873袋,封草农药2825瓶,复合肥28102公斤,除草药剂8430瓶(袋),杀虫剂1405瓶,杀菌剂3915袋;播种机37台,均已分发各村委会,并要求各村种植完成后指定专人管理。同时建立“技术员+网格员”包保机制,实时监测稻苗长势,解决生产难题。

图片
图片

  截至目前,全镇旱地优质稻测产最高亩产已突破747.40公斤,这不仅是产量数字的突破,更是山区农业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传统水稻到旱地优质稻,每一步调整都紧密贴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农户实际需求。 

图片

  下一步,上帕镇将继续优化旱地优质稻品种布局,总结旱地优质稻示范推广、技术瓶颈攻关的成效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深化“科研+推广+农户”协作模式,持续推动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让更多山区旱地变身“丰收田”,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稻”动力。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