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贡山非遗闪耀首都!国家级传承人李汉良携怒族文化登陆国家图书馆
在2025年10月18日的北京,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在国家图书馆总馆综合楼五层演播厅精彩上演。来自云南省贡山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怒族仙女节(民间歌舞)传承人李汉良,带领徒弟,把怒江峡谷的原生态文化带到了首都舞台,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歌声中的共同记忆”——怒族口头传统资源建设成果展演。
古歌悠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声”入人心
活动现场,李汉良身着怒族传统服饰,头戴饰有羽毛的特色头饰,以一曲《古歌·游子思乡调》拉开了“声游”序幕。歌词中“从山谷深处飞出的凤凰”,将怒族对故土的眷恋与游子的乡愁娓娓道来,原生态的唱腔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怒江的云雾山岗之间。
作为怒族文化的“活态载体”,李汉良不仅是怒族仙女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更是怒族口头传统的坚守者。在展演中,他还参与了《拉船号子》和《金鸡报喜》的情景演绎。手持长杆模拟拉船动作,粗犷有力的号子声再现了怒族先民在怒江流域的生产生活场景;吹笛领舞,矫健灵活,带队员模拟金鸡姿态,将吉祥寓意演得鲜活灵动。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与民族生存智慧的深度联结。
对话古今,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活动特设交流环节,李汉良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分享了怒族口头传统的传承故事。他身后的屏幕上,那张记录着他多年传承足迹的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从贡山的村寨火塘到国家图书馆的专业演播厅,李汉良用歌声搭建起了怒族文化与外界对话的桥梁。
此外,团队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累计共录制创世纪歌、寻找地、留火种、救月亮、古老火塘调、山歌、啰唻、歌庄、祭祀等共有五十多首。他们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在专业设备前认真演绎,这不仅是对口头传统的“典藏式”记录,更是贡山非遗走向专业化传播的生动实践。
山海共鸣,贡山文化的“首都回响”
此次展演是“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的成果展示,李汉良及团队的精彩呈现,让怒族的《山歌》《劳动歌》《叙事歌》等口头传统艺术形式,在京城舞台绽放异彩。活动现场,专家学者与演述人合影留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非遗相聚,正是“歌声中的共同记忆”的最好诠释。
从怒江峡谷到首都北京,李汉良的此次文化之行,不仅是贡山非遗的一次“高光亮相”,更是怒族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生动缩影。未来,贡山县文化馆将继续携手像李汉良这样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更多人听见怒江的声音,看见贡山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