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政务服务 >> 正文
泸水:“废枝”育“新苗”,串起绿化“循环链”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09:26:13  来源: 泸水时讯

  原标题:峡谷环境提升 城乡绿化美化丨泸水:“废枝”育“新苗”,串起绿化“循环链”

  针对泸水城区28.87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每年修剪产生约9吨枝条作为废弃物处理,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泸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枝条回收扦插育苗技术,大幅降低了管护成本,实现了绿化资源的循环利用,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可持续的城市绿化管理新路径。

  盘活闲置资源 “废枝”变“新苗”

  依托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闲置空地,建立800余平方米的育苗基地,充分利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达标中水,配套喷灌管网作为育苗基地灌溉水源,创新实施枝条回收扦插育苗技术,将城市园林绿化修剪产生的废弃枝条转化为育苗资源。

  选取可用枝条加工成10至15厘米的扦条,经消毒、生根粉浸泡处理后,扦插培育用于城区绿化补植,构建了“修剪—回收—育苗—补植”的全链条路径,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可推广的科学育苗新模式。

  深耕品种选育 “苗木”变“景观”

  建立品种档案数据库,系统记录苗木生长特性。持续开展品种筛选和培育技术研究,不断丰富扦插苗木的品种资源库,成功培育蓝星花、黄金叶、满天星等16个品种6万余株苗木,涵盖观花、观叶、地被三大类。其中3万株苗木达到移栽标准,首批2000余株投入用于雪山路、沧江路、驼峰路、龙江路等路段的花坛补植。

  扦插培育苗木比外购苗木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节约补绿经费20余万元,同时有效解决了每年约9吨修剪枝条的处理问题,实现废弃枝条资源化、效益化。

  创新管护机制 “粗放”变“精细”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和一线园林绿化工人的实践经验,累计开展培训5场次15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15人,带动一线园林绿化工人技能提升40人,为育苗管护工作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采取“技术骨干包片+一线绿化工人结对作业”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以育苗基地及补植区域为单元,确保每片区域、每批苗木都有专人负责,全面提升管护效能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绿化工作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