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头图 >> 正文
通甸镇河边村:发展特色中药材 打造乡村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09:20:39  来源: 兰坪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通甸镇河边村:发展特色中药材 打造乡村致富路

微信图片_20251011152733_290_344.jpg

  通甸镇河边村位于通甸镇北部,属典型山区农业村,拥有林地43871.2亩,旱地2972亩。长期以来,如何高效利用山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里的一道难题。2014年,现村委会监督委主任和金明结合河边村地理条件,在北松园三组试种植了2亩桔梗。亩产约280斤(干品),当年价格在8元/斤左右,收入约4500元,他也成为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先行者。桔梗抗旱性强,十分适应河边村缺水、冷热不均、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发现这一特点后,河边村结合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以桔梗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开启了特色中药材种植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图片3.png
图片2.png

  整合资源促增收。一是经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河边村于2018年10月31日成立兰坪河边云木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中药材”的运行模式滚动发展中药材种植。截至目前,全村已有204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实现了首次分红二万余元。二是为打开中药材的销售市场,确保村民种植的药材有收益,村两委多方奔走,积极与中药材收购商对接,通过带收购商实地看、发样品等方式,与收购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村民种植的中药材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解决了村民产品滞销的后顾之忧。

微信图片_20251011152731_288_344.jpg
微信图片_20251011152732_289_344.jpg

  技术指导促增收。河边村“两委”为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实地指导,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土地种植中药材。经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跟踪问效,农户的悉心管护和辛勤劳作,河边村桔梗长势良好,每年均获得较好的收成,村民人均收入得到较大提高。桔梗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相比其他农作物属于投资少、好管理、效益高的品种。据测算,每亩山地可种植桔梗约1.6万株,而每亩桔梗的纯收入可达6500元左右。这种“低投入、中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使桔梗种植迅速得到村民认可。河边村的成功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山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促增收,为类似山区农村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图片5.png

  多元种植促增收。河边村桔梗种植有显著且稳定的收益,极大提升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抓住契机,及时调整产业规划,发展壮大多元化中药材种植产业。自2019年种植桔梗500亩后,河边村积极探索,借助产业帮扶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方式带动脱贫户发展种植,先后引种了续断、木香、秦艽、附子、金铁锁等中药材,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4.75万元。截至目前,全村已种植桔梗823亩、续断134亩、木香242亩、秦艽167亩,户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亩以上。产业累计带动脱贫户109户432人,实现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人均年增收约2000元。多元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切实提高了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通甸镇河边村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地理环境产业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打破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探索建立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种植深挖中药材发展潜力,瞄准中药材种植,打好中药材的“经济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山地经济”,通过种植桔梗等多元化中草药实现产业增收,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