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丨怒江福贡:厚植“石榴籽”精神 共绣边疆团结图景
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是汉、傈僳、怒、白等多个民族世代聚居的家园。这里不仅承载着“远征归国历史地”的厚重历史,更展现出“山水福地月亮乡”的时代新貌。
党建引领凝聚“石榴籽”向心力 筑牢组织根基
石月亮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组织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为民族团结注入持续生命力。为夯实工作基础,乡党委压实政治责任,成立“边疆党旗红”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村党总支具体落实的闭环责任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地。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石月亮乡常态化开展民族政策宣传与学习教育,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年均组织相关活动50余场,推动党的理论方针精准直达村组、深入民心。
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全乡10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公司全覆盖,村级收益均突破20万元,其中米俄洛村连续三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拉马底十小创业”模式在全州推广,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文化浸润增强“石榴籽”认同感 绘就精神同心圆
石月亮乡注重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月”和传统节日,组织“石榴红宣讲团”开展“共产党的好说不完”主题宣讲180余场,传递党的关怀与政策温暖。借助“阔时节”“石月亮之夜”及“三下乡”等活动,举办文艺汇演、篝火晚会20余场,将“五个认同”融入民族歌舞与群众生活。
同时,乡内积极宣传全国道德模范邓前堆、霜福伟,“云南好人”刘明佳、范李叶等先进事迹,开展“学典型、争先进”活动,推动形成人人珍视团结、自觉维护团结的社会风尚。
截至目前,石月亮乡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1个;组建志愿服务队52支,志愿者人数达1100余人,形成共建共享、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产业振兴夯实“石榴籽”经济基础 增强共富支撑
石月亮乡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依托草果产业优势,引进新森绿野等市场主体,探索资古朵村组织化收购路径。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10.4万亩,挂果6.5万亩,年产值9125万元,实现峡谷“红果果”向增收“金果果”的转变。
依托“石月亮”自然与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远征归国历史地·山水福地月亮乡”旅游品牌。拉马底村老王当、海然等项目投入运营,格然持续提升,拉马底星谷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米俄洛石月亮景区观光缆车正式运行。成功承办四届峡谷文化周、“攀月祈福”徒步、探险旅游大会“飞跃怒江”花式溜索等活动,配合完成“曼行国道219”等专题摄制,累计吸引游客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万元,带动30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逐步形成集峡谷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
平安法治守护“石榴籽”成长环境 织密民生保障网
石月亮乡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构建“情报+巡防+群治”一体化网络,推行“五心网格”机制,实现信访积案化解率100%。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组建“村嫂”服务队,结对帮扶97名留守、困境儿童与老人,以民生“微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目前,石月亮乡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获评福贡县“边疆民族平安乡(镇)”;全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团结广场11个,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石月亮乡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践行“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使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绽放新时代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