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怒江创新普法形式,提升宣讲质效,让普法宣传走“新”更入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17:24:49  来源: 云南网

  “小王同学因为与小李同学有矛盾,就在网络上散布小李的谣言,称其‘偷东西’,还联合其他同学孤立小李。大家说,小王同学的做法对吗?同学之间有矛盾,要靠什么途径解决?”
“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是违法的。”

  “同学之间有矛盾,要相互交流沟通,也可以找老师帮忙调解,还可以靠法律法规解决。”近日,在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花桥坝边境检查站与怒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法治阳光、护航青春”法治宣讲课上,民警和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

  “我们总结历年来的普法宣传经验,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开展讨论式普法宣讲,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花桥坝边境检查站站长王康说。

  今年5月,一场由泸水市六库镇中学和花桥坝边境检查站联合举办的模拟法庭“校园预防网暴”辩论成了广大师生中的热门话题。“民警+学生”和“律师+学生”就“预防网暴需要治心还是治技”展开了辩论。“民警+学生”方以“学校通过心理干预,网暴率降低37%”为依据,强调德育在校园预防网暴中的核心作用,而“律师+学生”方则通过“某短视频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拦截不良信息2.1亿条”,来表明技术防控的精准优势。

  “辩论式普法让学生对预防网暴建立了法治教育和数字治理的双重认知。”六库中学校长钟明镜介绍。此外,在花桥坝边境检查站民警们精心策划的模拟法庭里,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原告等角色,在沉浸式体验中全面了解司法程序,培养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法治思维。

  近年来,花桥坝边境检查站利用接触人员多、服务范围广等工作优势,联合司法局、教育体育局等部门成立了泸水市青少年普法工作站,创新“民警+律师”协同普法新模式,开展“开学第一课”“普法主题班会”和“普法辩论赛”等活动,常态化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普法服务和法律咨询,打造特色鲜明的青少年普法宣传工作品牌。

  泸水市居民王兵(化名)在一家汽修厂务工,连续11个月未获得工资,王兵多次讨要无果却苦无办法。一次“普法进村寨”活动中,民警王康了解情况后来到王兵家中,宣讲务工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其收集维权证据,撰写法律文书,引导王兵靠法律途径解决。最终,王兵不仅拿到了拖欠的工资,还获得了应有的补偿。“现在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但许多务工人员维权意识淡薄,无劳务合同,工资待遇、休假等只靠口头约定,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王康说。

  针对辖区跨境婚姻、非法务工、土地争议等易发多发的法律风险,花桥坝边境检查站联合司法、人社等部门,开展“法治进乡村”“送法到企业”等专题普法活动,以“庭院说法”“火塘边讲法”等形式宣讲,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讲群众身边的违法犯罪案例和法律维权故事,构建有特色、沉浸式、多维度的普法新格局,提升群众接受度。

  1月至8月,花桥坝边境检查站共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村寨、进社区、进企业活动14次,受教人员达3000余人次。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谢国强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