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头图 >> 正文
泸水:3800亩旱地优质稻丰收!群众笑称“吃不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08:57:40  来源: 泸水时讯

  原标题:泸水:3800亩旱地优质稻丰收!群众笑称“吃不完”

0ef007946a810d6a2ac11c272dea8c19_84837520-ed85-427e-a7d7-693928bcdeaa_l.jpg

  金秋时节,上江镇3800亩旱地优质稻迎来丰收季。田野间稻浪翻滚,村民们或手持镰刀或操纵机械,金黄稻穗下满是丰收的喜悦。从昔日“买米难”到如今“吃不完”,通过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该镇不仅破解了山区群众的口粮难题,更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从16.9亩到3800亩:旱地种出“金饭碗”

  上江镇地处山区,农村人口人均水田仅0.57亩,传统水稻种植难以满足群众口粮需求,“吃米难”曾是当地山区群众共同的记忆。

5cd5d308699f736ada4ac0584aa60586_ecfa5ca4-e635-496a-8e71-214513897258_l.jpg
b0a2fa408b4dae47d951f7e376d37ee3_d47b0b1f-80f0-409e-9f99-cd2b18a4dbcc_l.jpg

  “以前家里穷,买1斤米要走十几公里到上江街上,一次只能买四五十斤,背回家得走两三个小时。”村民很周益回忆道。

  转折始于2022年,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指导下,上江镇试点种植16.9亩旱地优质稻,凭借耐旱、省工、高产的优势,取得平均亩产436公斤、较玉米亩均增效500元的良好效益。

864575ba613152bb1b0ea81def37a043_5e0e1c9a-8651-4d42-9d56-3dfe945b34c4_l.jpg

  试种成功后,群众种植热情迅速被激发。上江镇通过“科技引领+政策扶持+模式创新”,大力推广旱稻种植,2025年种植面积扩展至3800亩,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像很周益这样的村民从“尝试种植”到“规模扩种”的积极实践。2023年,他率先响应号召,将自家3亩旱地全部改种旱稻,当年实现口粮自给自足;2024年,承包20亩旱地,种植规模扩大至23亩;2025年,种植规模进一步增至25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

1cee4e1c348bf664121e31145d238fa8_c4f88a17-6e79-46a5-8d5b-9ae5371052d1_l.jpg

  “产量、产值都高于传统玉米种植!”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熊会珍介绍,旱地优质稻不仅打破了“水稻必须种在水田”的传统认知,更让以往闲置的旱地、坡地变成了“粮仓”。

  省工增效促增收:农业结构优化“加速度”

  “旱地优质稻不用育苗、移栽,直接播种就能生长,省去了不少人工成本!”熊会珍解释,相比传统水田水稻,旱地优质稻种植工序简化,每亩可节约成本300元以上。同时,其适应性强,在山区旱地、坡地均能生长,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以前这些地只能种玉米,收入低还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现在种旱稻,既稳了口粮,又多了收益。”

87d2c370de87e3aabd1ad3c306f569a0_be0ec46f-f62d-4b94-ac54-264bae6b673f_l.jpg

  据测算,2025年上江镇旱地优质稻亩产达920斤以上,按最低市场价每斤2元计算,每亩产值超1840元,较玉米种植增收超1000元。“国家政策好,发动我们种旱稻,收益好,吃也吃不完!”很周益笑着说,如今家里的粮仓堆满了新米,不仅不用再花钱买米,多余的稻谷还能加工成大米出售,一年最低增收4万多元。

  从“口粮安全”到“产业希望”:群众感恩政策暖人心

7769bcfb656e20842055963ef7bf0791_a906ffe6-8954-4690-9f10-58b8c6423b21_l.jpg

  “原来山上吃点大米比吃肉还难,现在顿顿有米饭,相当感谢政府!”村民克扒库看着地里忙碌的收割机,嗅着新收稻谷的清香,激动地说。

  在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下,上江镇通过提供种植培训、免费发放种子、落实惠农补贴等措施,让群众“敢种、会种、种得好”。

  推广旱地优质稻不仅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更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玉米”向“多元粮食作物”转型。

  “全镇3万余亩旱地中,仍有进一步推广种植的空间,未来上江‘稻谷’有望变成‘大产业’,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增长点。”熊会珍表示。

e51e4380b5467f753746cca03dc47e41_b552e469-a69e-49e9-858d-1f4c3bf7ad1d_l.jpg

  如今,上江镇的田野里,“吃不完”的笑声此起彼伏。这笑声里,有对丰收的满足,有对政策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的憧憬——昔日贫瘠的旱地,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段国春 高庆英)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