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政务服务 >> 正文
云南傈僳族歌舞史诗《族迹·石月亮》即将沪上首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09:20:08  来源: 走进福贡

  原标题:“石月亮”普照 怒江“牵手”浦江丨云南傈僳族歌舞史诗《族迹·石月亮》即将沪上首秀

图片
图片

  一轮从怒江升起的“石月亮”,即将“照亮”浦江之东——9月19日晚,大型傈僳族歌舞《族迹·石月亮》将首度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申城观众带来一场融合古老民族风情与现代舞台美学的艺术盛宴。

  该作品刚刚荣获第十八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导演(编导)奖”及“优秀舞美奖”。此次演出不仅是其首度走出云南,更是2025年怒江州赴浦东新区开展交流展演暨招商推介活动的核心环节,旨在以上海为窗口,向全国观众展示怒江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独特魅力。

图片
图片

  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62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孔径长60m,宽32.7m。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都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石月亮”,背后蕴含了傈僳族动人的传说故事。怒江的人们,因此代代相传着“攀月祈福”的习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族迹·石月亮》由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历时近两年创排完成,以傈僳族迁徙史诗为脉络,通过“走回家”“爱如山”“石月亮”三大篇章,融合传统歌舞与现代语汇,震撼呈现傈僳人民不畏艰险、走向幸福家园的民族精神与心灵史。

图片
图片

  在作品孵化阶段,创作团队深入怒江流域古老村寨,系统采录“摆时”山歌、傈僳古舞等民间艺术形态,从“石月亮”起源地汲取灵感。全剧以浓郁的民族歌舞为基底,结合“上刀山”“跨怒江”等壮阔场景,打造出一部磅礴深沉、凝聚民族魂魄的舞台史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员们以极致匠心打磨每一处细节:舞者通过模拟溜索动作,使肢体语言同时具备原始张力与现代美感;歌者历经千百次锤炼,精准诠释“笛哩图”唱腔中的苍凉悠远。传统“摆时”与现代编曲复调交织,民族舞步与当代视觉美学交相辉映,使作品既扎根传统,又焕发强烈的艺术创新力。

  自演出以来,《族迹·石月亮》已在云南成功演出多场,获得专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此次沪上演出成为沪滇协作、以文化为媒介推动两地交往交融的又一重要实践。

图片

  作为本剧的演出单位,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成立于1962年,60余年来坚持深入基层,年均演出超过80场,被誉为“乌兰牧骑式宣传队”。剧团曾创作《歌声飞出心窝窝》《傈僳人》《太阳照到独龙江》等多部经典作品,屡获国家级和省级艺术奖项,是云南民族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