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泸水首创“粮咖台地交错式复合种植”模式 首季成效显著
9月11日,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云蔓山中国粮咖协同扩繁基地内,旱地优质稻测产观摩会热闹举行。来自泸水市各乡镇、街道的农技推广人员、咖农及咖企代表40余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创新种植模式的首季丰收成果。
上江镇云蔓山中国粮咖协同扩繁基地。
该示范基地位于海拔1400米区域,今年5月中旬,云南省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与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咖啡创新团队共同首创推出“咖啡+旱稻”台地交错式复合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占比1:1)。在栽种了包括瑰夏及云咖系列在内的19个精品咖啡品种后,又复合种植了旱地优质稻“滇禾优918”。历经近5个月的生长周期,如今旱地优质稻“滇禾优918”喜迎丰收。与旱地优质稻台地交错式复合种植的咖啡同样长势喜人,已有少量挂果,成效显著。
上江镇云蔓山中国粮咖协同扩繁基地,吸引各乡镇工作专班人员、农户和村里致富带头人实地参观学习。
为确保种植模式落地见效,前期专家与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围绕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套种实验设计、作物品种筛选等开展大量工作,最终结合泸水实际与农户种植经验,选定“滇禾优918”作为配套旱稻品种。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娄予强介绍,这种台地交错式种植方式优势明显:既能确保每亩咖啡地种植200颗咖啡树以保障产量,又因两者分台种植而便于管理、采摘和收割,有效降低了耕种管理成本;同时,种植旱稻还提升了整块土地的生物多样性,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未来,期望将这一模式推广至更多乡镇,让更多农户从中受益。
“咖啡+旱稻”台地交错式复合种植模式,长势喜人,成效显著。
极目远眺,基地内金黄的稻穗如波浪般连绵铺展,咖农们穿梭其间忙碌地收割、打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与精准度,由州、市、乡镇三级专家组成的测产组精心选取了长势好、中、差三个地块进行实收测产。
怒江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普云说:“通过州、市、乡镇三级专家现场实收测产,旱地优质稻产量达240.02公斤/亩,30亩粮咖台地交错式复合种植基地可产旱地优质稻谷7200公斤。”
测产采用现场实打实收的方式,通过收割、脱粒、晾晒、去杂、称重等环节,确保各环节科学精准、数据真实准确。
此次测产观摩会,不仅充分彰显了该模式的显著成效,也令在场农户切实感受到其独特优势。参与农户纷纷表示,这种模式前景广阔,愿意尝试种植,能够实现“一手抓粮食、一手抓咖啡”的双收益。
“明年我也要跟着种,希望有个大丰收。”上江镇丙贡村大山坪子组村民乔三才兴奋地说。
近年来,泸水市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粮咖台地交错式复合种植”新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怒江精品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
上江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黄德义说:“我们希望更多人看到这种模式的价值,让它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