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六库街道社工站:“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百姓身边的贴心驿站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10:50:17  来源: 泸水时讯

  原标题:六库街道社工站:“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百姓身边的贴心驿站

  作为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枢纽,泸水市六库街道社工站(以下简称“社工站”)肩负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民生服务效能的使命。该社工站以专业服务为纽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服务“一老一小一残一困”重点群体为切入点,构建起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成为连接党和基层群众的“暖心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六库街道团结社区,社工站执行社工杜艳飞和同事已整装出发,他们人手一本民情日记本,迈着轻快而坚定的步伐,穿梭于社区的各个楼栋之间。

  “慢性病可以报的,报的比例还是挺高的。”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啊?”

  “你可以找我们,我们知道流程。”

  在余李仙老人家中,杜艳飞和同事关切地询问着老人的身体近况,同时娴熟地帮老人仔细查看药箱内的药品情况。这一温馨的场景,仅仅是社工站众多服务的一个缩影,更是社工们日复一日、始终如一坚守的日常工作常态。

  “我老公不识字,我也不识字,有什么事都需要找社工帮忙。”泸水市六库街道团结社区居民余李仙说。

  “我们的服务理念是助人自助,比较贴近搬迁群众的实际。”杜艳飞介绍道。

  自2023年扎根团结社区,社工站精准锚定“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群体,服务辐射至六库街道的两个搬迁社区与11个行政村。依托“流动健康吧”“四时课堂”“慢摇乐享吧”等特色活动,悉心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送去贴心关怀。截至目前,已高效开展个案服务7次,受惠群众逾13751人次,切实将温暖与帮助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社工站还依托社区“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及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采用“家+校+社”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对应的儿童陪伴服务,全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据统计,社区“儿童之家”已托管6121名孩子,开展“峡谷同伴”课堂活动114次,覆盖3154人次。此外,针对432名困境儿童建立档案,并通过个案、小组服务助力74名儿童成长蜕变。

  “服务好‘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特殊困难群体,是我们帮助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链接。通过我们的服务,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政策和基层治理方法。”杜艳飞说。

  此外,社工站还注重发掘培养社区骨干力量,积极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并积极联动爱心企业、商家等慈善资源,激活多元主体,构建“五社联动”治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目前,社工站已培育社区骨干10名,培养儿童骨干1名,孵化霞光志愿服务队等4支社会组织。

  泸水市六库街道团结社区驻点第一书记黄洁颖说:“社工站在成立初期,就介入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之中,在民族文化传承、社区治理、群众增收、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专业力量下沉到神经末梢,当精细服务渗透进日常生活,基层治理就能迸发出强大生命力。社工站通过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结合地方特色与多方协作,成为连接政府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桥梁,助力构建社区和谐。未来,随着更多专业化、智能化元素的融入,社工站必将承载起更多社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艳飞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服务模式,并覆盖到辖区其他村、社区,助力怒江公益慈善事业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李美晶 李芳兰 余波华 邓正琦)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