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到“幸福小院”按摩,与姐妹们聊聊家长里短;中午给老伴做饭菜,然后下地找猪食,再到“幸福小院”打打牌;晚饭后进“幸福小院”,唱白族民歌,跳老年人健身操,平淡而快乐。这是泸水市老窝镇中元村73岁老人杨祥的日常生活。
“以前,我们老人们想娱乐一下没有地方,冬季或阴天下雨时只能待在家里。现在,有了‘幸福小院’,给大家平日的休闲娱乐创造了条件,这里已经成了我们老人的另一个‘家’了。”杨祥说。
让杨祥老人乐呵呵的“幸福小院”,是今年6月才落成启用的中元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老窝镇党委政府聚焦农村老年人群体文体娱乐场所少、休闲活动单调等问题,在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础上,联合泸水市民政局,统筹政府、村两委和社会力量,将空置的原村委会办公楼和场院利用起来。实施房屋提升改造,购买了沙发、电视、按摩椅、桌椅板凳、厨房用具等设备,设置休息室、棋牌室、护理室、阅览室、电视房、辅导室、厨房、卫生间等多个功能室,打造成一个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服务场所,探索出一条农村老人群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新路子。
在“幸福小院”管理上,中元村构建起“党组织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成立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代表、乡贤人士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引入专业社工2名,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做到“幸福小院”环境卫生每天有人清扫,开水、茶叶供应不间断,文体设施有人管,娱乐活动有人组织,老人健康有人守护。
“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随时保持场地干净,给老人泡茶,组织开展下棋、打牌和唱歌跳舞,观察老人在活动中有什么不舒服的情况。”中元村村民、“幸福小院”社工杨志鹏说,村卫生室离“幸福小院”也就几步路,老人们有什么头疼脑热,村医两三分钟就能到。
走进中元村“幸福小院”,老人们有的在按摩保健,有的学手工编织,有的打牌、聊天,有的排练舞龙……在这样的乐呵时光中,山村老人们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杨祥告诉记者,每天不到“幸福小院”一趟,见不着几个好姐妹,心里就空落落的。
晚年生活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今。91岁的施奶奶儿女在外地工作,每个都孝老爱亲,争着接老人到城里安享晚年。可老人挂念着那一方故土,在城市跟着子女生活一段时期后,回到中元养老,在“幸福小院”这个“小空间”里享受着暮年的快乐时光。
“都是乡里乡亲、亲戚朋友,大家在一起说说话,锻炼身体。有什么事,一起帮衬帮衬,心里舒服,过得快乐。”施奶奶说。
“幸福小院”除了开展日常文体娱乐活动外,中元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还利用重阳节、“火把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庆日,组织座谈会、集体学习、集体聚餐和民歌比赛、快板表演、舞龙等集体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架起党群“连心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嵌入式、融合式的群体活动,打造一个温馨快乐的老年群体休闲娱乐场所,让更多的老人走出来、乐起来。”中元村党委书记何儒苹说。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