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泸水市多举措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09:06:37  来源: 泸水时讯

  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泸水市多举措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是我省关于支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的一项内容。泸水市在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搬迁群众进城务工,确保他们有一份稳定收入。

875b563a9323dcfde3c51126221cd2ea_d0c70f21-2ec6-4607-aa0a-8128dbca5df0_l.jpg

  每天早晨9点10分,城乡公交车直达大练地街道锦绣社区,接上这里的环卫工人到城里务工。

  “以前我们都是走路到公路搭车,下雨天,路不好走;天晴又是太阳嗮,现在方便多了,车子来家门口接,国家政策太好了!”社区群众欧文华扒开心地说。

e3909c87ff4173d2538864b43d638466_a01699f2-13cd-4ba2-8629-eab2e92387e6_l.jpg

  安置点到城区,大约二十分钟路程,到达进城路段后,大家陆续下车,在各自负责的路段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

0edcaf0964f10a87c64a93e3157db011_f3a6971c-4481-44cd-90fc-925c65d9d179_l.jpg

  “脏了就要擦,擦得干干净净的,就很漂亮,城市环境好,大家都心情好。”在新城区怒江大道的一个路段,来自锦绣社区的群众七华妞边擦拭果皮垃圾箱边告诉记者。

b50d8485b1d0e7dab8462ac6b8725c35_501ca2bb-c2f8-4b27-b348-cd3c2b76ca58_l.jpg

  为了方便易地搬迁点群众务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分配保洁时段时,将他们安排在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半时段。除了路面的保洁,大家还负责绿化带的维护。目前,有60多人经培训后,在城区和怒江美丽公路南延线上岗。

35e88c4cf70cc5bfab17f91adb3b5da2_ea969f81-d421-438f-a35e-5ffba0a8220a_l.jpg
欧继文(右一)作修剪示范

  “主要是培训除草、绿化苗木的修剪等,手把手地教他们,哪些位置的树枝该留,哪些位置的不能留。将近一年多的培训,基本上80%的员工都能够达到养护管理规范要求。”泸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高级园林绿化工程师欧继文说。

642b42addac16620926f36e498a7df22_943dbc32-3025-49ee-84bb-5b4415cde9d7_l.jpg

  过去手拿锄头的农民,如今成为城市“美容师”,烈日下、风雨里,清扫路面、擦拭果皮箱、修剪绿植、捡白色垃圾,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守护着城市容颜。

1841aa4ca77e2dbbd10324be799e77c0_390a650a-8650-4940-8096-7a3626ec4a14_l.jpg

  “来到这里工作,我们可以挣到生活费,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把美丽公路维护得漂漂亮亮的。”在怒江美丽公路南延线,同心社区环卫工人陈秀英正和同伴把一株叶子花用竹竿和绑绳固定起来。

204aba54809855126656ed3b2a137dcc_3efce34d-8ed3-4ac9-b458-c81eaeaa6278_l.jpg

  包括主干道和背街小巷在内,泸水城区共有大大小小48条保洁路段,总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有500多名环卫工人实行三班倒保洁,其中305人来自城区周边的和谐社区、锦绣社区和大龙塘社区等6个社区。

  “我们实行退一补一政策,也就是说,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某一位环卫工人由于家庭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做了,我们就从他所在的这个社区里挑选补位,既保证我们的搬迁群众掌握一门技术,也确保他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泸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黄余忠介绍道。

c2bd088255c2f379b2e04f1037ba2d34_1f58e19e-c938-48be-968d-27261aeba2a3_l.jpg
团结社区公益岗位人员在接水管

  此外,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年龄偏大、缺少技能、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困难群体,2025年,泸水市还开发了消防协管员、电梯管护员、治安巡逻员、爱心看护员、保洁保绿员、护河护路员、文化宣传员、便民服务员等339个公益岗位,让搬迁群众不仅安居,更能乐业,真正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技能培训,促进精准就业,紧紧围绕全市咖啡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依托泸水市岗前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发挥,促进供需对接,充分挖掘市域内各类岗位,促进就业供需匹配,实现‘即时快招’。同时,积极落实奖补政策,扶持帮扶车间发展壮大,稳定吸纳安置点群众就业。”泸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何平表示。(胡陈兰 张翔)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