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四五”印记·奋进新征程丨泸水:水利建设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十四五”期间,泸水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配水项目,各项水利工作全面推进。
泸水市冷水鱼养殖百花岭片区是全市渔业产业发展布局中的一个项目,自2024年8月建设以来,65个鱼池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陆续投放鱼苗。项目建设中,水利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分别从5.4公里和9公里之外的湾桥河、蛮蚌河引入用水,目前,湾桥河水已引入养殖基地,蛮蚌河引水工程正在推进中。
“项目前期都做完了、决定建设了,我们就跟水利部门对接,然后开始同步建设,我们鱼池一建好,水也到了,不影响项目建设。”泸水市百花岭冷水鱼养殖基地负责人适陈斌说。
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推动了渔业产业的顺利发展,目前,该养殖基地已吸纳当地群众9人务工,销售商品鱼近50吨。
多年来,六库街道新寨村由于没有可靠的水源,农业用水灌溉面临困难,2023年6月,在东西部帮扶资金支持下,泸水市实施了新寨村自然能提水工程,工程以石缸河为动力水源,通过自然能提水设备,经过一系列能量转化,将水提升至高位水池,再用分水管将水引到田间地头。随着用水问题的解决,除了原有的柑橘种植以外,目前,新寨村正建设30亩咖啡基地。
“现在我们要在退耕还林地种植咖啡,如果没有自然能提水这个项目,我们新寨村是难以实施咖啡种植的。后续我们将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六库街道新寨村武装干事杨绍何说。
项目的实施,使新寨村每天拥有3474立方米的提水能力,彻底解决12个自然村以及丙舍自然村、团结社区的灌溉用水难题,改善灌溉总面积2680余亩。除了新寨村自然能提水项目,还在古登乡干本村建设了尼普洛片区自然能提水项目,解决当地1330多亩扶贫产业灌溉供水问题。
“自然能提水项目实施地点,都属于工程性缺水的高海拔地区,基本都靠自然降水来解决产业用水的问题。”泸水市水利局规划与建设管理股助理工程师尤香坤说,项目的实施,将低海拔的水资源通过自然能提高到高海拔种植区,进而解决了半山一带产业用水需求,突破了泸水种植业发展的瓶颈,为群众增收打下了基础。
“十四五”期间,泸水市实施14个产业供水项目,完成总投资11510.01万元,改善灌溉面积43451亩,保障鱼池供水31亩。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城墙坝咖啡产业光伏提水工程、泸水市冷水鱼养殖项目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百花岭片区)等产业供水项目建设,以确保更好、更快发挥效益,结合泸水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好项目,为泸水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泸水市水利局副局长何丽表示。
产业配水项目全力推进的同时,“十四五”期间,泸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100%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505%,供水覆盖率100%;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到报率达96%,60条大小河流和两座水库河长、重点河段防汛责任人全面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1.3万次;绿美河湖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开展“清河行动”上千场次。(胡陈兰 余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