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泸水市老窝镇:暑期托管班开创农村孩子假期成长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10:55:00  来源: 云南网

  中元村初高中班学生忙着做作业,老师请教解题思路;崇仁村小学班学生走进“爱心果园”,穿梭于枝叶间,听红马甲志愿者讲解开花授粉、果实发育的奥秘;老窝村幼小衔接班学生在趣味课堂学画画、临摹毛笔字……这是记者近日在泸水市老窝镇暑期公益托管班看到的场景。

  寒暑假,是农村家长们最为“头疼”的时间。孩子的作业不会教,志趣爱好引导不了,外出不放心,更怕孩子闲下来后沉迷玩手机。

  “如果村里也有像城里一样的托管班,让孩子们假期也有人管、有人教。我们下地干活、外出务工就安心了。”中元村村民施永权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老窝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走访、接访接诉等,广泛收集群众对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和民生难题,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建立台账,结合实际逐项解决。

  针对农村孩子暑假作业“完成难”、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看护难”等痛点,老窝镇整合退休教师、小学教师、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购买学习用具,在中元村、崇仁村、老窝村试点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公益托管班,为130余名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守护”暑期托管服务,破解农村家长的“急难愁盼”,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民生服务新路径。

  “我们按照‘村党组织积极承担、教师和志愿者志愿参与、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设置课程和安全管理,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心上学、学有所获。”中元村党委书记何儒苹说,根据年龄,托管班分为幼小衔接、小学阶段、初高中3个小班。开设了作业辅导、绘画写字、植物拓染、游戏、舞蹈等课程,开展防性侵、防溺水、防电话诈骗等安全知识讲授,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有效弥补假期孩子教育管理的“空档期”。

  “听志愿者老师讲,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多图书,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增长见识和本领。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大家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互相交流各自的文化和经验”。对初中学生牙健灿来说,参加暑假托管班,除了在数学、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有更多感悟外,大学生志愿者讲述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场景,给他打开了了解山外世界的一扇窗,放飞“上大学看精彩世界”的梦想。

  中元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施爱婷带着上幼儿园的妹妹,跟着老师学植物拓染、画画,在满满关爱与陪伴中,收获一段别样的假期成长时光。

  “老窝镇党委政府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施爱婷的父亲施永权说,夏天农活多,自己和妻子忙于生计,平时无暇照顾孩子。娃娃在家就是看手机、看电视,作业也不好好做。现在孩子在托管班既能学习,又能发展兴趣爱好,真的是家长和孩子的福音。 

  当村民杨南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孩子在舞台表演快板《中元村三字经》时,很是欣慰。他说,家里人口多,除了干农活,有时还得外出务工,可自己总因担心孩子作业完成不了,安全无保障,陷入“看娃”与“挣钱”的两难境地。村里开办暑期托管班后,他和妻子来到安徽务工,希望为孩子今后读大学积攒一些费用。

  “孩子在托管班,有人帮忙辅导作业,还学到手工、美术画画,安全有保障,我们相当放心。”杨南说。

  小课堂撑起大民生。杨南的欣慰和放心,道出了当地家长对暑期托管服务的由衷认可。

  老窝镇党委书记李泰周表示,镇里正总结暑期托管班运行经验,听取村民、学生意见建议,在充分发挥村委会、退休老师、大学生力量的基础上,发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公益托管班,优化课程和服务,形成“放心托”“管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孩子假期成长、教育“老窝模式”,推广到所有的村委会,开创农村孩子假期成长、教育新路子。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