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颤悠悠的情人桥,沿着树林遮蔽的栈道环村徒步,与家人、朋友在河流瀑布下方凉亭休憩,到悬崖上方的农家屋顶游泳池泡山泉,进花草青翠的农家庭院品尝当地养殖的冷水鱼……盛夏,一拨拨外地游客和福贡县县城居民赶往上帕镇施底村乙玛子小组,观乡村风景,享炎夏清凉。
乙玛子小组位于高黎贡山脚下的怒江西岸。多年来,勤劳而智慧的傈僳族儿女们,就地取材,化繁为简,用一块块石头垒叠出一栋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房,打造出一个具有傈僳族民居特色的石头寨。
乡村振兴中,福贡县和上帕镇立足乙玛子小组江水环绕、河流穿村的优美风景和特色民居,开展“千万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从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等多个维度出发,不断探索“自然风景+民族文化”农文旅融合之路,将乙玛子小组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旅、隐藏诗意与远方的乡村——怒江秘境湾。
利用周边石料和绿植,怒江秘境湾修建了瞰江栈道1.2公里,铺设了石头墙、石板路,打造小花台、小沙滩、小吊桥、小瀑布等“打卡点”10余处。党员带头,拆除棚房、残垣断壁等80处,打造美丽庭院23户,改厕250户,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红黑榜”评比,村路、河道一日一清,“先进示范户”“卫生脏乱户”一月一评比,营造“户户竞美丽、人人齐参与”的浓厚氛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紧扣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摄影等游客消费需求,怒江秘境湾引进怒江爱上旅游文化公司,改建傈僳族传统民房为现代酒店,引导村民对房屋、圈舍进行改造或新建,盘活闲置资源,开设民宿、客栈和小商铺、小庄园、农家乐,让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交融,实现了“村庄即景区,景区融村庄”的美好愿景,农村的秀美山水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清晨登栈道健身,中午在屋顶游泳池游泳,晚饭后漫步沙滩,到瀑布下乘凉,夜晚到农家庭院,与乡亲们在火塘边喝“侠拉”酒,谈天说地……第一次来秘境湾,外地游客李易辰就爱上了秘境湾,一住就是十多天。
“在我的印象中,怒江大峡谷山高水急、粗犷厚重,没想到在这里却看到江南水乡的柔情,身在其中,心灵很安静。”李易辰说,怒江秘境湾叠石流水,炊烟袅袅,静谧恬美,如诗如画,是个可以让人发呆地方。
“中午我们到农家乐聚会,准备一些黄瓜、西瓜,晚餐吃冷水鱼。”接到游客电话,“聚水山居”农家乐老板娘娜叶芳立即联系种植户到地里采摘,送到农家乐来。
“我们分工合作,一些村民种果蔬,养土鸡、小乳猪、冷水鱼,一些人开农家乐、客栈、当服务员,一起把旅游搞起来。”娜叶芳说,以前,他们守着秀丽山水过紧日子。现在,“千万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让村寨焕然一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人人有事干,户户有增收。
秘境湾农文旅发展采取“1+1+N”的运营模式,即成立1个村集体经济公司作为管理服务平台,明确专人担任村级CEO,总体管控项目运营。引入1个企业,负责引流和营业运转,示范带动N个农户参与就业,发展出“小吃店”“小百货”“土特产”买卖等业态,实现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共管共赢,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热情,大部分村民不离土离乡也能实现创业增收和就地就业的梦想。
夜晚,江水涛声和虫鸣交织在一起,栈道、绿地和凉亭里,游客和村民在徒步、乘凉。民族风情演艺吧,各地游客围坐一起,有的一杯咖啡,一碗“侠拉”,静听当地村民演唱傈僳族民歌,有的闻歌起舞,一幅惬意悠闲的美丽乡村幸福画卷在怒江之畔徐徐展开。
“千万工程”惠民,绿水青山造福,柔美乡村迎客来。今年1月至6月,怒江秘境湾接待游客52345人,33户143人从事旅游从业人员达21人。
“这个小村子特别静美,村民特别热情好客,是感受大自然美好宁静的好地方。”李易辰说,伴随着农家乐、民宿、土特产买卖、特色餐饮等业态逐渐多元发展,怒江秘境湾春山可望,未来可期。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