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2025泸水两会丨泸水:村美民富产业兴 生态宜居新家园
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绿美村庄建设。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特色 一村一主题 一村一亮点”,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 宜居宜业”的泸水特色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记者走进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错落有致的白族民居,身着青砖白墙的“素袍”,在阳光下愈发耀眼。三三两两村民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温暖而又宁静。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在和美乡村建设上,老窝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先治脏治乱、再绿化美化、最后长效管理”的思路。通过支部带头、党员先行,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划分卫生整治责任片区,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安排专人定时清运垃圾,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大比武、积分兑换、绿美庭院创建、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的积极性。”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冯文财说,各村(组)间比学赶超的氛围非常浓厚。
随着老窝村整体形象的不断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各家各户按照自己的喜好,科学规划庭院布局,打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2024年老窝村共完成85户美丽庭院打造。
老窝村村民段英华陆陆续续对自家庭院进行打造,经过30年的时间,现已基本完成美丽庭院建设。记者来到段英华家,仿佛踏入了一座园林设计馆,精致小巧的院子布局精巧,分区明晰,小到一块儿苔藓、一枝花,大到山里、江边的奇石和那修枝造型独特的几十年雪松,无一不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态度。
“我早上起来就是喂鸟、喂鱼、浇花水,生活很开心,日子也很好过,太幸福了。”段英华说,他们的生活环境好就代表着党的政策好。
为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道路,提升村庄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接待力,老窝村依托中交集团定点帮扶资金不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组道路得到了进一步畅通延伸,拓宽并硬化了主要道路,道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目前,老窝村公路已达42.56公里,重要路段基本实现双车道通行。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特别大,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部分水泥路还变成了石板路,路边没有乱扔的垃圾,也没有污水横流。我们出行无论是开车还是走路,都非常安全,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老窝村村民段利华向记者细数着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老窝村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建设了500亩橘园、30亩草莓园、30亩蓝莓园、20亩香橼园,还种植了20亩食用玫瑰,打造了一批集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特色产业。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结合村里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老窝村不仅环境更美,还要产业更兴、村民更富。”冯文财对老窝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如今的老窝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兴旺,村民生活幸福,但这仅仅只是泸水市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2024年泸水两会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10件“惠民实事”,经过一年的努力,既定任务已全部完成。
泸水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敬何介绍,2024年,泸水市高位推进绿美乡村行动,累计完成绿化面积7.4万平方米、植树7068株;已完成4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创建美丽庭院3000户、完成62个州级绿美村庄等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短板,做好和美乡村建设后期管护工作,持续巩固绿化美化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让美丽村庄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不断铺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杨敬何坚定地说。(邓正琦 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