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千年巨变看福贡】指挥田安置点里的故事|我有一块“微菜园”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15:57:00  来源: 云南网

 

 

  70岁的吴金付虽说耳朵有点背,但人很勤快。下午时分,山谷里的风和怒江的浪花激荡一唱一和着。老吴蹲在自家20平方米的“微菜园”里除草,不时抬手擦一把脸上的汗。

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刘畅 摄

  这是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常见的一幕。2018年,吴金付和儿子一起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敞亮的楼房里。后来,儿子外出打工,老吴总觉得在家闲得难受。“以前住在山上的时候,每天早早就起来,房前屋后转转,在地里做点农活。现在没事可做,闲得慌。”

  和吴金付家一起搬到安置点的还有332户人家,从农民到居民,从土房到楼房,掏钱买菜成了他们“幸福的烦恼”。

靠在江边的微菜园。刘畅 摄

  “这部分群众刚刚搬下来,住楼房的确有些不适应。”指挥田安置点怒福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晓锋说道,“尤其是一些老年贫困户,因为山下没有地,买菜又舍不得钱,影响了正常生活。”于是,2019年头,社区便着手建设“微菜园”,保证每户都有一块自留地。“我们采取租赁的方式把菜地租给村民,每年象征性地收取60元,用于菜园的基础建设,也可以增强菜园的流动性,让地尽其用。”他介绍,在保证有需求的村民一户一块“微菜园”后,如果还有剩余菜园,已有“微菜园”的居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租用剩余菜园。同时,怒福社区还免费为租地群众提供种子和菜苗,每年为搬迁群众节省了买菜钱近2000元。

微菜园中的蔬菜。刘畅 摄

  降低搬迁群众的生活成本,让搬迁群众碗里有菜、兜里有钱,是“微菜园”孕育的新希望。如今,吴金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现在搬出来了,还是想种点地。现在好了,我也有一块‘微菜园’了。”

  云报客户端记者 殷洁 刘畅

  福贡县融媒体中心 杨旭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