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马强王超夫妇——带着孩子支教怒江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4日 16:37:00  来源: 云南网-怒江日报

原标题:马强王超夫妇 — —带着孩子支教怒江

王超正在备课 。 段国春

12时,王超结束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从教室里走出来回到临时的家。急急忙忙系上围腰淘米、洗菜,在她之前到家的女儿马祎辰也很懂事地给她打起了下手。很快一盘番茄炒鸡蛋和一碗青菜汤就端上用两个纸箱垒成的简易饭桌,而这时王超的丈夫马强也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食堂端起饭碗,正准备吃饭。

“就是单纯地想来支教,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王超和马强都是到泸水支教的天津教师,一个来自杨村第一中学,另一个来自天和城实验中学。

有人说,王超是一个爱折腾的女人。为了提升“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的教育水平,教育部决定从全国各地选调6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奔赴怒江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后,王超马上撺掇起马强。

“也许想得太多会造成太多的心里牵绊。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当别人求助,没有理由拒绝。”王超说,夫妻俩几乎想都没有想就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申请。

“不要去,那里危险,那里条件艰苦。”听到马强和王超夫妻俩的决定后,到过怒江的熟人赶紧来劝他们。 “他俩职称都评完了,为什么还要主动申请去那么远的地方支教?”也曾有很多人不解,又有更多的人疑问。 “就是单纯地想去支教,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王超说,对别人的不解和疑问夫妻俩无从解释,也无从回答,只是想守住报考师范院校时的初心。

夫妻俩都来支教,7岁的女儿怎么办?留在天津会给老人增添很多负担,带到怒江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她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马上就要出发,但夫妻俩想得最多的是年仅7岁的女儿。

“换位思考一下,怒江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是孩子,怒江的孩子能在怒江这块土地上学习和生活,我们的孩子也能。”反复思量后,夫妻俩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带着女儿一起走。怕家里老人担心,他们“骗”老人说是去大城市出差。

王超说,她觉得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被安排到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寄读的女儿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并交到了新朋友,和父母到怒江学习生活的这段时光对孩子的人生历程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原来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2020年10月,马强和王超带着女儿来到了怒江州泸水市。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王超说,虽然出发前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到怒江后才发现困难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由于工作需要王超被安排在六库城区的大理大学附属泸水市第一中学支教,而丈夫马强则安排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支教。 “孩子常常问我,现在爸爸吃饭了吗?爸爸现在睡觉了吗?”王超说,每天吃饭的时候和睡前女儿都特别想爸爸。

王超说,住的地方和上班的地方之间有一大个陡坡,陡坡上还有一条几十级的台阶,从小生活在平原的她每天都要花费40多分钟在这个大陡坡上往返四趟,上坡下坎一天下来走得小腿和脚后跟生疼……为了克服困难,王超重新置办了适合山地的衣服和鞋子,走的次数多了,小腿和脚后跟不再像以前一样疼了。 “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王超自豪地说。

“我们的任务不是来顶岗”

王超和马强支教地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很大一部分村民教育意识淡薄,不愿意送子女就学, “控辍保学”成了支教教师的一个工作重点。每次上山动员、说服家长,他们都会请一名会说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当翻译兼向导,大家一起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把一个个面临失学辍学的孩子拉回到课堂里。

王超介绍说,他们这批支教人员和以往的支教人员不同,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来顶岗,而是帮助本地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用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当地教师的发展。如何快速探索出适合本地学校的教研方式和有效教学方法,支教小组一到怒江就开展了深入地调研和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然后为学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还相继组织教研活动、公开课、专题讲座等,不遗余力地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当地教师。

“如果听了我们的课学生们对学习更有兴趣,我们的讲座能引起当地教师的一些思考,就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王超说,当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到来而立竿见影地得到提升。在怒江的教育帮扶期限很短,今后他们还会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把帮扶工作坚持下去。

王超说,他们虽然是来帮扶的,但同时也是受益者。3个月来,她常常为当地教师的高度责任心、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而深深感动,相信怒江教育在“不缺精神”的干劲下一定会更好。(通讯员 段国春)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