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州着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贫困群众 — —思想变了,钱包鼓了,笑容多了
兰坪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现场。和倩
为拓宽各族群众增收渠道,实现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近年来,我州持续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变了,钱包鼓了,笑容多了。
每天开着电瓶车在风景优美的度假村里来回穿梭,有事就用对讲机沟通协调工作,这是乔七祥一天的工作写照。 “每天按时上下班,一天工作8.5小时,一个月工作24天,有4000多元的收入,吃住不花钱,这样的工作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感谢政府给我们找了这么好的工作,感谢珠海横琴新区为我们提供的就业岗位。”谈起自己的工作,50多岁的乔七祥用质朴的语言道出心中的感激之情。
2016 年,乔七祥随着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第一批到珠海务工人员来到了珠海,在珠海工作3年多收入十多万元,除去两个孩子上学和家里日常开销,还有余钱。2019年,年满50岁的乔七祥因年龄偏大回到了兰坪。2020年,受疫情影响乔七祥被困在家里,同时考虑到自己已是年过半百的人,想在社区内找一份保洁工作,但“政府正组织人员到珠海务工”的信息再次点燃了乔七祥到珠海务工的念头,当得知到珠海大横琴公司当保洁员的工资每月近 4000 元时,他决定再到珠海务工。因为有多年驾驶经历,乔七祥被公司安排在后勤部驾驶电瓶车接送游客。 “在这里工作比较轻松,上班时间短,工作强度不大,吃得好、住得好、工作稳定,我感觉自己不是来打工,而是来养老的。”说到现在的工作,乔七祥一连说了几个好。
和乔七祥一样,谈起在珠海务工的日子,兰坪县中排乡河边村村民仕马翁也激动地说: “我来珠海快两年了,如果不是来珠海打工,我真不知道上哪里挣钱供儿子上大学。”仕马翁今年43岁,丈夫患腿疾,两个儿子正在上学,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她从未出过远门,也不识字,但为了供孩子上学,2019年3月,仕马翁随兰坪县的务工大军来到了珠海。
“按公司规定,我们是不接收不识字的务工人员的,但珠海和怒江是结对帮扶的兄弟关系,企业也想尽一份社会责任,将更多务工机会留给怒江的老乡们,希望他们早一天脱贫。”珠海力佳电机有限公司一名管理人员如是说。
“公司放宽入职条件,我才有机会留在珠海,我只有好好上班,才对得起政府、对得起公司。”带着感激,仕马翁上岗了。上班总需要面对文字的,为了不被中途辞退的仕马翁硬着头皮从“1、2、3……”数字开始学,一有空就学写数字,这成了她工作之余的必修课。 “现在我已经会填写数字,工作也适应,打工比在家里务农轻松多了。如果不是政府组织我们出来务工,这一辈子我都不可能来到珠海,更别说还能进这么好的企业、有这么高的收入。”没上过一天学的仕马翁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心中的感恩之情。前段时间在珠海务工满一年多的仕马翁还申请了务工奖励,当得知自己可以拿到1万元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奖励时,仕马翁开心极了。
乔七祥和仕马翁的务工故事只是我州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持续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20年,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共19万人(其中,县内转移14.44万人、省内县外转移1.59万人、省外转移2.97万人),较2019年度增长45.23%。全州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共11.42万人(其中,县内转移8.7万人、省内县外转移0.83万人、省外转移1.89万人),较2019年度增长 47.15%。同时,我州出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奖励和补贴办法,鼓励怒江籍劳动力外出务工,2020年,全州共兑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奖励和补贴7339万元。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我州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有力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2021年,我州将通过开展务工情况大排查、岗位信息大推送、就业政策大宣传、转移就业大输送、兑现就业政策、省外稳岗大走访等措施,推动我州劳动力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确保2021年全州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9万人以上,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4.6万人以上(转移就业率85%以上),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任务。(记者 和倩 和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