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小马哥”的怒江大峡谷扶贫日记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15:59:00  来源: 云南网-怒江日报

原标题:“小马哥”的怒江大峡谷扶贫日记

秋日的一个清晨,省委统战部三处处长马昌治与乡干部一起到村里排查脱贫工作短板,目前正是福贡县子里甲乡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小马哥来啦!”看到马昌治一行的到来,老乡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2019年2月,马昌治作为省委下派怒江州帮助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来到福贡县子里甲乡。尽管已是第三次下乡,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的马昌治还是对子里甲乡自然条件的“差”、脱贫任务的“重”、群众生活的“难”、干部工作的“苦”感到意外。

子里甲乡山高坡陡,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足。2018年底,全乡总人口3618户13217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2138 户9671人,5个行政村中有3个村贫困发生率超过50%,是怒江州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之一。一年多来,马昌治与当地干部一起奋战在这片深度贫困的土地上,见证子里甲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基层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干部工作干的不一定最好,但付出却要更多。”马昌治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干部“上山”,群众“下山”,打赢危房改造“攻坚战”“危房是子里甲乡脱贫攻坚中最坚固的堡垒。”马昌治告诉记者,子里甲乡作为全县乃至全州的重点贫困乡,老百姓住房条件差的问题非常突出。

房子是关乎老百姓生活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内容。可在子里甲乡,危房改造工作却存在三大“拦路虎”:基础条件差,要修路又要建房,时间紧任务重,建筑材料运输困难;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区域的老百姓故土难离,思想有顾虑不愿意搬迁;有的群众想新建、有的群众想改建,老百姓想法不一致。

马昌治说,乡党委政府为坚决啃下危房问题这个“硬骨头”,想出各种方法,动用全部力量。为解决易地搬迁问题,组建“背包工作队”住进村组持续开展宣传动员;为打消群众顾虑,充分用足用好扶贫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学等现实困难;为缓解运输困难,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变身成为“保通员”“搬家工” “运输队”。通过干部“上山”,实现群众“下山”,让贫困群众走出深山,住上新房,攻克了脱贫攻坚中最艰巨的堡垒。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打赢控辍保学“持久战”“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 “只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输”。在子里甲乡,这些是最耳熟能详的话语。因为交通不便、思想封闭、家庭困难,控辍保学成为子里甲乡脱贫攻坚的又一个老大难问题。

子里甲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辍、失学生情况,制定了以“攻克重点村为主,巩固普通村为辅”的行动方案,开展了“一对一”定点劝返工作,并配合抓好依法控辍工作,向着辍、失学生全面返校的目标发起总攻。

马昌治与全乡干部职工一起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他已记不清一年来多少次走进失学辍学家庭开展劝返工作。 “有时你看着两户人家直线距离特别近,就在临近的两座山头,可要真正到达需要下山再上山,大半天时间在路上。”尽管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遭受群众的避而不见,但子里甲乡没有一个干部退缩。马昌治坦言,这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今天退一步不仅意味着控辍保学目标无法落实,也会带给山区孩子带来终身影响,所以每个干部都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只为彻底拔掉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最终,通过全乡上下的努力,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

“每天都在进步,每时都在改变”,打赢薄弱环节“歼灭战”“子里甲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138户9671人已总体达到脱贫退出标准,5个村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真正迈出了边疆民族山区‘一步跨千年’的减贫步伐。”扶贫工作虽苦,可一说起子里甲乡的改变,马昌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子里甲乡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49户,易地搬迁568户,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全乡5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硬化路,36个自然村61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并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全乡共有2个完全小学、9个学前教育点、5个卫生室、3个医疗点和34个党群活动场所。全乡大力发展以草果、水果为主的种植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从 2014 年的 2785 元提升到2019年的5968元。

在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子里甲乡建起了福贡县首个“侨胞之家”, “爱心卫生室” “送医送药”活动有效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侨爱读书角”改善了乡里教学条件,还建起了新公厕,为贫困群众送去3000件冬衣;在省交通厅的支持下,子里甲乡交通条件实现质的飞跃,子里甲桥旧貌换新颜;在各级挂联单位和帮扶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一个个崭新的养老院、幼儿园、活动室拔地而起,往日破败萧条、满目疮痍的山乡变成为充满生机的新农村。

从住在深山密林的杈杈房、茅草房,到搬进县城宽敞明亮的电梯房,从一些老百姓从未走出过大山,到村党总支书记带领群众到珠海打工,这些都生动地诠释着“怒江每天都在进步、每时都在变化”的深刻内涵。

美丽蝶变背后,倾注着基层干部的付出与牺牲,也体现出了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艰辛与伟大。 “这其中,有太多感人故事。”马昌治说,有同事刚经历了亲人离世,就赶回脱贫攻坚的一线;有同事因工作需要,妻子生产无法陪伴身边;有同事家人生重病,却不能陪伴在身边;有同事上午还一起商量控辍保学工作,晚上下村途中就因交通事故离世,大峡谷里的扶贫故事让人动容。

在子里甲乡扶贫的日子,马昌治不仅见证着峡谷巨变,也接受着精神的洗礼。他的扶贫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我庆幸自己能与当地干部一起奋战在‘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并为参与到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脱贫攻坚战役感到自豪。”(李晓琳)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