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怒江背包记者队——聚焦深贫践行“四力”,合力攻坚啃“硬骨头”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0日 15:44:00  来源: 云南网-怒江报

原标题:怒江背包记者队——聚焦深贫践行“四力”,合力攻坚啃“硬骨头”

背包记者队队员入户采访

怒江州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临门一脚”,任务还很繁重、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些常年深居高山峡谷深处的贫困群众在缝隙中如何艰难求生?坚守在千村万户的驻村队员怎样动员群众走出大山,奔向幸福新生活?扎根在傈乡怒寨的扶贫干部如何带领群众谋发展,寻找脱贫致富路?等等,都值得新闻媒体去挖掘,去报道。新闻记者走“土路”进山走访,是特殊的战场;说“土话”入户采访,是特殊的考场。大山再高,距离再远,路途再险,条件再艰苦,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这里,因此,新闻记者背着背包翻山越岭,进村入户采访,怒江背包记者队应运而生。

怒江传媒中心作为怒江宣传的主力军和前沿阵地,在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中,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力”论述的深刻内涵,结合怒江实际,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锻炼队伍为根本,坚持以精品佳作为目标,提出怒江背包记者队出征怒江脱贫攻坚一线是怒江新闻记者增强“四力”能力的“主战场”、检验“四力”成效的“试金石”。

记者背包上山“脚力”直抵第一现场

有背包工作队的地方就有背包记者队。自3月初以来,怒江州、县(市)两级媒体先后组织了 25 批200人次的背包记者队奔赴全州四县(市)80多个贫困山村脱贫攻坚第一线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背包记者队”涵盖了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传播平台的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新闻工作者,所有参与人员都是自带被褥行李,自已乘车、步行跟随全州 15 个分队 1039名背包工作队队员上山、进村、入户,持续开展蹲点式、体验式、跟踪式采访报道。怒江传媒中心、福贡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将背包记者的首站选在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入住率较低、矛盾较突出的福贡县架科底乡和子里甲乡,兰坪县融媒体中心背包记者将全县最边远最贫困的中排乡怒夺村、河西乡胜兴村作为背包记者队的长期站点。

“背包上山、牵手进城”是今年怒江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背包队爬山涉水,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抱怨、不畏难,用汗水诠释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怒江背包精神,一直和怒江背包工作队战斗在一起的背包记者队见证了这一过程,让1379户6063人分房领到钥匙,实现100%入住。

怒江传媒中心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深度贫困地区百日攻坚战,派出骨干记者深入泸水市、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3 个贫困县(市)、80 个贫困村、7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脱贫攻坚中存在问题深入调查并形成报告,州委书记纳云德在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并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记者们凭借“脚力”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用“脚力”从脱贫攻坚战场“挖线索”,为怒江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

记者背包进村“眼力”揭开攻坚实质

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记者必须有眼力,才能在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好新闻。背包记者队队员们扎根大山,和贫困群众干在一起、吃住一起,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亲密接触让记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看到了不一样的脱贫攻坚实质。

身为党员的怒江传媒中心记者李学玺,主动请缨参加到背包工作队中,分配到被称为脱贫攻坚“上甘岭”的泸水市古登乡,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转战3个村,走遍古登乡所有未搬迁的群众家中。他除了完成背包工作队的日常工作以外,还拍摄图片上万张,视频200多G,采写了新闻稿件20 余篇。为动员马垮底村最远的村民贵生子搬家,他曾和其他两名背包工作队队员在他家的火塘边吃住3天3夜,最后成功说服搬迁,并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的诚意感动了其他村民,最终全组同意搬迁。当天,他和队员们喝上村民贵生子为大家准备的热乎乎的羊肉汤时,他流泪了,满怀激动的心情,和同事采写了新闻稿件《贵生子的心事》,及时在怒江传媒中心各平台发布,用贵生子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脱贫攻坚的另一种力量: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办不到的事。在加夺玛村最远的拉米苦小组,循声找到躲在一间破败的小柴房里读书的大学生桑记益的经历,他写下了新 闻 报 道《碧 罗 雪 山 上 最 靓 的“仔”》,让人们看到了怒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生力量。此外,李学玺还和其他14名背包工作队队员成功动员普罗尼村3户“硬骨头”按下手印,领了钥匙,完成古登乡实现易地搬迁清零任务。

只有勇于做村民的“泥腿子”、甘于做百姓的“贴心人”、乐于做群众的“话匣子”的记者,才能看到百姓的苦、理解群众的难,才能写出有份量、接地气的稿件。利用农闲和晚上,在小组里召集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和宣讲感恩教育;在人居环境提升中,帮乡亲们打扫卫生,帮忙折叠被子……怒江背包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围绕“贫困村退出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歼灭战、农村危房改造歼灭战、控辍保学歼灭战、产业扶贫歼灭战、就业扶贫歼灭战和短板弱项歼灭战”等七个歼灭战,掀起脱贫攻坚专题宣传报道热潮。州、县(市)各级媒体除了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网站上开辟了“记者背包上山 助力脱贫攻坚” “决战脱贫攻坚” “我的脱贫故事” “脱贫第一线”等专题专栏外,还推出了《春满独龙江》《小阁楼上的“实验田”》《金学锋:从大山走向大海》《一晚签约 2 户 南安建劝搬战绩再上新台阶》《张月亮的“流动”马帮队》等 60 余篇优秀新闻稿件。

记者背包入户“脑力”凝聚怒江故事

强脑力,就需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多宣传什么、少宣传什么,都是对背包记者脑力的考验。在完成《架科底乡阿打村背包工作队:向易地扶贫搬迁关键堵点发起总攻》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全天候跟踪拍摄背包工作队上山动员老百姓搬迁的全过程,摄录音视频 180分钟,最终呈现出 3 分钟的新闻。

在简短的新闻报道里,记者没有就动员写动员,而是描述了背包工作队如何迎难而上?如何动员百姓搬迁的方法。稿件中写道“到普四海家后,会讲傈僳语的队员波玉花首先与老人拉起家常,拿出准备好的宣传海报,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情况。队长黄剑峰从为子孙后代发展的角度动员老人下山。” “讲政策、谈变迁、话发展,队员们轮番上阵,从不同角度劝说老人抽签分房,两小时的苦口婆心动员,队员们始终没有喝一口水。”该篇报道用讲故事的方式,从细节入手,成功提升了稿件内容的政治站位,实现了政治性、思想性、新闻性、故事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背包记者队的体验式采访,让新闻采访过程和写作过程中“脑洞大开”,从不同维度推出了更多有创意、有新意的新闻作品。正是在不断的思考中,背包记者们成功采写了一批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冒热气、带露珠、沾泥土的新闻作品。《架科底乡阿打村背包工作队:向易地扶贫搬 迁 关 键 堵 点 发 起 总攻》《南安建村背包工作队: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入住最硬骨头》《挪了穷窝拔了穷根 — —我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快速高效推进》等 60 余篇新闻稿件。各县(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快速生产新闻产品,福贡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福贡老此的易地搬迁记》《走进福贡县城江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10条短视频;贡山县融媒体中心采写了《齐郎当这波操作很贡山》《田野里唱响感恩歌》《双拉娃村 199 户村民喜领分红》《核桃树下话产业发展》《杨春胜 — —幸福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幸福社区“女管家” — —杨宝珍》等背包记者队见闻系列报道;兰坪融媒体中心共安排记者累计100多人次,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采写了有关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易地扶贫搬迁故事、帮扶成效等新闻稿件共56篇。

记者背包出征“笔力”提升新闻品质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怒江背包记者队出征之日,就确定选择到条件最苦、距离最远、环境最恶劣的山区进行蹲守、采访,完成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怒江传媒中心及四县(市)融媒体中心的广大编辑记者把“记者背包上山 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宣传行动作为践行“四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最好机会,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考场” “练兵场”。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宣传行动,共采写各类新闻稿件200余篇,一大批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在州(县)新闻媒体各传播平台密集发布,为决战决胜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

有50多篇稿件被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央视新闻+、央视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中央、省级媒体采用发布。老记者在一线传帮带,新记者在一线学中干,互学互帮互带,一批新人在脱贫攻坚一线增长才干,得到锻炼成长。

摄像记者和建庭忍受着腰间椎盘突出症的剧痛坚持全程跟踪拍摄,直到所有新闻刊播才到医院接受治疗,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作为首批背包记者,不仅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锻炼,更是一次灵魂的洗涤,贴近基层生活,让我细致入微地感受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基层干部扎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脚行万里眼自开,思如江水笔如锋。怒江背包记者队在怒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场上践行“四力”,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忍饥忍痛、迎难而上、尽锐出战,用镜 头 聚 焦 群 众 ,用 笔 头 书 写 民生。他们将迈开脚步继续砥砺前行,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守初心担使命,不断增强“四力”,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记录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记者 潘文海 熊长旺 和赛虎)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