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规民约”约出文明好风气
错落有致的自然村落、干净整洁的乡村巷道、整齐划一的村舍房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丰华村的文明好风气,一直让村民们津津乐道。
近年来,丰华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讲清、用活“村规民约”,引领村民逐步转变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走进丰华村盖场组,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平坦田野中美丽的自然景色尽收眼低,遇见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干净而朴素,脸上洋溢着的是幸福和喜悦。
“小时候穿的是草鞋,住的是木楞房,道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更别提环境了,人们都不爱护环境卫生。现在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环保意识提升,村子里还放上了垃圾桶。”见到记者,82岁的罗乔凤老人一下子就打开了话茬。“如今每天都能看到、听到卫生宣传,墙壁上也画着爱护环境的图像,村民们不仅学会整理家中内务,而且还十分注重公共卫生。”
84岁的杨菊凤老人也十分赞同罗乔凤的观点。她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绿化,村民都把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聚集在文化活动场所跳民族舞,这多亏了‘村规民约’,才让村子变得越来越好。”
1982年,丰华村建立与实施了“村规民约”,因为当时行政村是乡公所,所以称之为“乡规民约”。随着农村发展与变化,先后对“村规民约”进行完善,在2016年召开的村民大会上,村委会依据全体村民利益、意愿进行修改,最终把具有维护本村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作为主要内容,靠村民自觉遵守。
“在老一辈心目中,触犯村规的话,不仅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几代人都会被责骂,它是做人、做事的标尺。”丰华村党总支书记杨五金向记者介绍,“村规民约”更像是一部隐形的法律,能够让村民约束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并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同心协力建设好家园。
村子旁边的兰坪海升农业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内,每天都能看到40、50名村民在基地里干活,他们多数都是盖场组留守在家的村民。55岁的村民和金仕一边铺着塑料薄膜一边告诉记者:“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我们虽然留在村里,但是谁都不想呆在家中,平时都会邀约着几个人到附近打打零工。”
一纸民约,不仅带给了村子勃勃生机,更带给了村民向上的动力。现如今,村民沉溺酒桌牌桌的少了,搞产业搞经营的多了,村干部花在调解邻里纠纷上的时间少了,抓产业谋发展的时间和精力足了,村民思想也由过去的“等、靠、要”转变为现在的“抢、抓、干”。
在杨五金看来,好的“村规民约”能美化农村环境,维护安定团结,助推农村生产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和村民的努力下,丰华村更美的日子还在后头。”杨五金坚定的眼神中透出了一股自信。(杨梦魂 何飞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