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怒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小康路上 普米族群众在奋斗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5日 14:45:35  来源: 云南网-怒江大峡谷网
分享至:

  原标题:小康路上 普米族群众在奋斗

  美丽的兰坪县通甸镇德胜村罗古箐小组

  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普米族主要聚居地之一,面对全面脱贫日渐紧迫的“时间表”,兰坪县聚焦重点,精准扶贫,群策群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确保普米族和其他民族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和胜宝上山放羊

  不等不靠 绝不拖后腿

  过去,绝大部分普米族群众住房简陋,并且过着人畜混居的生活,这种生活状况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得到了彻底改善。近日,记者走进兰坪县金顶镇干竹河村,为你讲述普米族贫困群众脱贫的故事。

  记者见到村民和胜宝时,他和妻子正忙着为圈里的羊崽添草料、喂水、清理羊粪。从简单的动作可以看出,他在养殖方面绝对是个“行家”。

  和胜宝家就像一个小型养殖场,共有50多只羊、20头猪、20多只鸡。“我刚开始养羊时因为缺少管理经验吃了大亏,40多只羊没多久就死了5、6只,损失了近5000多元,幸好得到政府补贴,才挽回了一些损失。”和胜宝告诉记者,但这并没有将他打垮,之后他认真钻研养殖知识,经常请教养殖大户和相关部门的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和胜宝已卖出了50多只羊,并且家中羊群数量也在稳步增加,管理技术的成熟以及养殖经验的提升,让和胜宝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养羊方法。

  “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更要努力,虽然现在我家还不算富裕,但我绝对不会拖全村脱贫出列的后腿。”谈起脱贫这个话题,和胜宝这个年近60岁的普米汉子坚定地说。

  像和胜宝一样,凭借自身努力,积极主动脱贫的普米族群众还有很多。如今的干竹河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为实现“脱贫摘帽,步入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作社的育苗基地

  荒山变“宝”地 穷山变“靠山”

  在兰坪县河西乡联合村委会坪登村的朱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数十位村民在基地里认真除草、浇水。

  “这个基地里种植的是红豆杉,共100来亩,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贵植物,它的培育和种植要求较高,必须经常有人去管理、施肥和浇水。”合作社负责人和义全说,红豆杉长成之后经济效益好,能24小时吐氧,对周边的生态和人都非常有益,在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在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坪登村是以普米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以前来到坪登村,看到大部分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广种薄收,群众收入渠道单一,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

  为了寻求科学发展之路,走一条生态与致富并重的路子,在上级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2017年12月,兰坪县朱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勤奋劳动”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以前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苦荞、马铃薯等作物,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变现能力弱,所以村里的荒山、荒坡、耕地没能有效利用开发,导致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现在基地种植了红豆杉、山胡椒、花椒、榧木等植物共600多亩,林下种植广木香300亩,经济前景广阔,项目成功后还会给老百姓分红。”和义全向记者介绍道,村里青壮年多数出去打工,项目发展起来后,可以带动留村村民经济增收,还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在坪登村,已有累计100多人到合作社里务工。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绿地,群众收入增加的同时,村民主动做事的积极性也高了。

  “我们家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收成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自从有了合作社,感觉像有了靠山一样,每个月可以拿到的两千多块钱解决了家里的好多问题。”村民和球发欣喜地说。

  “下一步,我希望能把合作社做大、做好、做优,不能外出打工的、体质弱的村民只要愿意来,我都会让他们到合作社里工作。”和义全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一定能实现如期脱贫。

  和国鹏为客人演唱普米族歌曲

  美了村庄 富了农家

  “在旅游旺季时,一天到晚都在忙碌,客人去了一拨又来一拨。”现年45岁的和国鹏是罗古箐小组村民,他在自家院落内经营着农家乐,凭借优质服务和特色菜系获得了游客的认可。

  罗古箐位于兰坪县通甸镇德胜村,放眼望去,村子绿树掩映,远观青山环绕,近闻鸟语花香,村里村外干净整洁、村庄道路宽敞平整,成了人们假期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宜人美丽的乡村,也有过暗淡的时刻。“我小时候,村里只有5、6家住户,所以当时的环境卫生比较好,随着村民增多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渐多,村里的环境逐渐变差啦。”在村里生活了数十年的和国鹏至今还清晰记得村子过去的模样。

  现在的德胜村共7个自然村9个小组,总人口有361户1461人,居民以普米族为主,共11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5.4%,计划2019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德胜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已发展到18家,还引进了乡村旅游项目,各族群众有望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近年来,德胜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取微信、广播、入户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各级脱贫攻坚政策,向贫困户讲清楚本地的资源优势以及符合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的思路办法,在此基础上,讲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帮助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丢掉“比穷不比富”观念,精神上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激发出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创业激情。

  环境好了,垃圾少了,客流量多了。如今的德胜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农家乐、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村庄。

  “客流量集中在4至9月份,去年共接待了游客1000多人次,纯收入5、6万元哩!”和国鹏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向记者介绍,所有食材都是自给自足,有时还会向周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口收购,在客流量比较多时请他们到家里帮忙,付给他们工资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旅游业的同时,发展好天麻、中药材、山羊、黄牛等种植和养殖产业,带领本村普米族同胞及其他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通甸镇德胜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承耀坚信,凭借着特有的民风民俗和优美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托,德胜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我们将继续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脱贫攻坚精神,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坚决打赢兰坪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年底如期实现普米族脱贫、贫困县摘帽,绝不拖全州、全省的后腿。”兰坪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发海说。

  从深度贫困到生活的持续改善,从苦守清贫之地到向外延伸发展,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关键期,普米族群众已经把勤劳和勇敢深深地写在了对当下美好生活的向往里。(杨梦魂 何飞杨)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