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怒江频道/ 要闻
脱贫攻坚进行时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
怒江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2018-07-19 11:28:09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分享至:

开拓就业新渠道

  最近,福贡县马吉乡马吉村村民李明在自家林地养起了蜜蜂, “30多个蜂箱,前一段时间卖了9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劲。”李明笑呵呵地说,去年自己被福贡县委、县政府聘为劳务经济中间能人,负责协助和管理村民到珠海通德电气务工,一年下来,通过务工和管理,所得收入3万多元。 “外出务工让眼界宽了、想法活了,看到家乡发展前景这么好,我相信回乡创业会更好。”

  “不管打工多不容易,收入总比在家种地强。”在李明看来,在家里务农,一年熬到头最多也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 “出去打工,一个月就能赚得比这多!”

  李明收入的变化和思想上的转变,得益于我州在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抓实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有益探索。

  我州目前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人,如何让贫困家庭依靠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州积极开展“劳务就业造血”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思路,坚持以培训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转移就业为核心,打出组合拳:政府搭桥,抓住珠海市·怒江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建立务工精准对接机制,加大人员输送力度,对已赴珠海就业的,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实现稳定就业;依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怒江新城建设等项目,采取引导培训、技能培训为主等多种培训方式,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就学的“两后生”进行定向教育,使其成长为技能型产业工人;给予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实现“凤还巢”。

  我州成立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制定下发《怒江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怒江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23条措施》,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机制,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动、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转移劳动力“输送—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市场供需,开展订单定向培训,组织现场招聘会等方式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同时,做细做实宣传动员工作,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强化督查考核,补齐短板。

  两年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向精准输出转变。截至今年5月,全州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9万人(次),开展培训9.4万人(次),其中,2017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次),2018年1至5月,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6.3万人(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次),送学2075名“两后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让贫困劳动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从过去少数人的“个人闯荡”,到如今政府组织的有序输出,越来越多的怒江农民群众正搭上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快车,通过辛勤劳动,用“智”和“志”,奋力走出贫困,奋斗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张清华摄13988690313.JPG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张清华 摄 )

 

激发内生新动力

随着独龙江乡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草果已成为该乡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独龙江乡政府余金成 摄).jpg

草果成为独龙江群众脱贫致富的 “ 金果果 ”(余金成 摄)

  “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寨里,他不仅自己能致富还能带领村里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我现在还依靠政府的帮扶政策确保吃喝,这不打自己的脸吗?”按政策,泸水市上江镇新建村贫困户阿香可以享受“兜底脱贫”,但她积极加入村里的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养殖豪猪,光荣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能人引领产业带动脱贫作用,抓住‘人’这个关键,党建扶贫双推进,让干部围着脱贫转,党员带着群众干,实现党群心心相印,脱贫步步为营。”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增强主体意识,挖掉精神上的“穷根”。

  转变思想观念,解决“不想干”问题。我州通过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领和实实在在的产业带动帮扶,依托州、县(市)、乡(镇)、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村级道德讲堂等场所宣传讲解扶贫政策,转思想、扶志气、长本领,让贫困群众的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激发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推广技能培训,解决“不会干”问题。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弱、技术水平差,素质“贫困”也阻碍着贫困群众脱贫。我州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本领,推广“田间课堂” “菜单式”等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去年,全州免费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训70187人(次)。同时,还利用身边典型言传身教,加强乡(镇)与乡(镇)、村与村的互动交流学习,让本村近邻的脱贫户与已脱贫户结成对子,树信心、传经验、找门路,让贫困户有具体的参照对象,照着学、比着做,立足实际,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基层建设,形成“有人领”局面。为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我州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扶贫干部能力提升和作风的改进,重点加强对县乡扶贫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行业扶贫指导员的培训,提升抓扶贫的能力。深入推进“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领导干部“五个一”下沉驻村活动、 “四个一”脱贫攻坚机制,确保工作力量“下沉”,在实践中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实现集中优势兵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已选派3734 名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实战队员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启动“千名乡村能人培养工程” “万名脱贫能手竞赛活动”,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户、驻村工作队员、乡村组干部纳入培育和竞赛范围,每个村培养5 名以上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记者 陆娉婷 祝林华 谢宇 程玉莲 兰梦妮 李畅(怒江报)

责任编辑: 乐诚弘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