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怒江频道/ 要闻
脱贫攻坚进行时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
怒江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2018-07-19 11:28:09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分享至:

享受健康新生活

  “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这些流传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口头禅,曾是我州许多家庭被大病、重病、慢性病拖垮,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真实写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度成为我州脱贫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如今,只需带上身份证,贫困人口就可到定点医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在偏远乡村,医疗专家免费上门 为 村 民 把 脉 问 诊 ……“ 四 重保障”、“先诊疗后付费”、送医下乡,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地,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切实帮助贫困群众“除病根”“拔穷根”。

  泸水市上江镇新建村委会白岩头村民小组周妹妞扒夫妇年近七旬,几年前,小儿子遭车祸不幸遇难,儿媳改嫁,抚养两个未成年孙子的重担落到了周妹妞扒夫妇肩上。2016 年年底,周妹妞扒被查出胃癌早期,因为家境贫寒,周妹妞扒只好含泪放弃入院治疗。

  2017年,我州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实行“一降二提一扩大”,并通过民政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10%,且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详细了解了健康扶贫政策后的周妹妞扒看到了希望,他鼓起勇气,向亲友筹钱并转至省城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次手术,虽说花了11万元,但通过多重报销后,周妹妞扒自付部分只有5000多元。

  “要不是国家健康扶贫政策,我们就算倾家荡产也支付不了这么多医药费,多亏党的好政策。”周妹妞扒说,病愈后,他要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努力让自家过上好日子。

  自实施健康扶贫政策以来,我州积极落实“四重保障”机制、 “三个一批”救治、 “三个一工程”标准化建设、“一站式”即时结和重点疾病防治,截至今年 5 月底,全州未脱贫贫困户中因病致贫4749户6197人,因病致贫返贫占比 16.65%;大病救治 4956 人、长期慢性病救治 16181 人、重病救治240 人;“一站式”即时结基本医保4546万元,大病保险269.4万元,医疗救助484.1万元,兜底保障204.4万元,通过“四重保障”兜底后报销比例达到90%,有效保证了贫困群众“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方便看病”、 “尽量少生病”。

独龙族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jpg

独龙族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走出发展新路子

独龙江乡孔当特色旅游小集镇全貌。罗金红摄.jpg

独龙江乡孔当特色旅游小集镇全貌

立足资源禀赋实际,重点选择市场相对稳定的特色产业,最终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图为兰坪县啦井镇富和村特色养殖。通讯员供稿.JPG

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走进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小龙村高补登村民小组,一幢幢新民居在绿树丛中影影绰绰;一条条通户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

  开着新买的汽车,泸水市称杆乡前进村村民和生付要把绿色生态的山货运往山外销售。 “以前,山体时常滑坡,泥石流不断。现在好了,处处水绿山青,泥石流很少发生,路也修好了,交通很方便。”和生付说, “这几十年,我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发展生态养殖业,从事林农产品贸易,一步步走出贫困,门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甜。”

  高补登村和前进村的变迁是我州生态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同步推进,积极开展林业生态扶贫,使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鼓励贫困户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之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林特产业几乎是每个村里的脱贫主导产业。目前发展势头最好、最受群众欢迎的要数草果产业。记者到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采访时,村民中于纪冒雨观察草果长势。 “等草果进入盛果期,按照现在的价格,亩产值能到5万元,脱贫致富就靠它了。”中于纪信心满满地说。

  为着力打造好“三张牌”,我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打造“三张牌”助推怒江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以绿色香料、怒江蜂蜜、高黎贡山猪为主抓好种植养殖业,截至目前,全州核桃、漆树、油茶和草果、云黄连、重楼等中药材面积达 360 万亩。在林特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 “绿水青山”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州持续推进“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启动实施了“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在“两江”流域沿岸的城镇面山、公路沿线、重要景观节点种植叶子花、攀枝花、凤凰木、竹子等特色树种,打造“怒江花谷”风景线。同时,对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生态完好区”采取了最严厉的封山保护措施,禁止一切牧、耕、猎、伐活动,严格保护原始森林自然生态景观。目前,全州种植各类观赏苗木200万株,完成48.1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

  2016 年,我州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选生态护林员。对聘用的8559名生态护林员和正在聘用的 2852 名地质灾害监测员、1597名河道管理员开展培训考核,强化日常管理,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稳定收入提供保障,实现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生态扶贫目标。

  如今,“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共同的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怒江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 乐诚弘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