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花香书声琅琅,雨露阳光桃李芬芳。夏日清晨,漫步在州实验小学校园,孩子们亲切可爱的问好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墙、绿树成荫的小道、洁净的校园……文明之风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州实验小学坚持文明创建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原则,以和谐校园建设为核心,围绕文明校园创建领导班子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校园文化好等“六个好”标准,以“培养身心健康、能力突出、人格高尚的人才”为宗旨,努力建设多彩校园、活力校园、美好校园,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校园生根发芽,让校园处处吹拂文明之风。通过持续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 2017年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斩获了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殊荣。
硕果满枝头
州实验小学现有两个校区,占地94亩,有36个教学班级,1700余名学生,其中,傈僳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80%,在职在编教职工99人。
近年来,州实验小学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以“做好今天,超越昨天”为校训,坚持“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历届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工团结一心,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辛勤耕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00 年至今,连续荣获“云南省订队报、读队报、用队报最佳学校”称号;2001年以来,连续4届保持“云南省文明单位”殊荣;2000年至今,先后荣获“全国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学校”等100多项州级以上殊荣。
“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州实验小学校长施湖飙说,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工作,制定了《怒江州实验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方案》,积极开展“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等师德教育活动,把师德教育融入到岗前培训、教学科研等各项教育活动中,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学校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州实验小学将再接再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施湖飙说。
育人先育己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品质不是取决于学校建筑多么漂亮、教学设施多么先进,而是取决于站在讲台上的教师素质如何。州实验小学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深得社会信任的教师队伍。
“建一个好班子,带一批好教师,办一所好学校”,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州实验小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教育水平高、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我们学校有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为了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学校教学,学校成立了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让有经验的老师帮助青年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州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名师工作坊坊主和学忠说,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建设的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发展,州实验小学始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促进全体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助推学校整体发展,2013年,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坊”,通过师徒结对方式,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给他们传授经验,促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努力把青年教师推上前台。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观摩,邀请国内、省内专家教授到学校培训、讲学,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走进”教师的头脑,让新型教育方法“走进”课堂。
“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老师们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和学忠老师说。
润物细无声
教书育人,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努力构建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获得成长。州实验小学充分利用走廊、过道、操场四周等空间,精心布置“荣誉榜”、 “特色课堂活动剪影墙”、 “图书角”等,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让校园时时、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于无声中沁润童心。
“哇,我们学校真了不起,获得了那么多奖,我们也要加倍努力,给学校多添光彩。”课间十分钟,五(1)班的几个女学生站在学校荣誉榜前感叹。
“我们去绿化区看看吧,一到那里你就会感觉到小花小树像是在跟你对话,植物标签提示语有趣极了。”四年级的李言同学在午饭后的闲暇时间向同行的同学提议。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一个细节、一场对话、一个画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老师。”和学忠老师介绍,州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植树、栽花、种草,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墙,着力打造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每一块空地都能育人,让整个校园散发出文化芬芳。
“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州实验小学教师余小勤介绍,学校每年“六一”儿童节都精心准备节目,积极开展“峡谷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儿童心向党”等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多彩文化活动中收获知识、健康成长。
“我们学校开设了特色课堂,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促使每个孩子都能彰显精彩。”余小勤告许记者,近年来,州实验小学积极开展特色课堂教学活动,每周五下午第一二节开展书法、太极、英语沙龙、科技创新等9类51项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同时把少数民族文化纳入特色课程中,聘请社会各界专业人才和经验丰富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授课,给学生传授了怒族乐器“笛哩图”、傈僳族乐器“起奔”、天籁之音“摆时”等民族技艺,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2016年,州实验小学先后荣获云南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等。
以德润童心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决定性的作用。”州实验小学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高度来认识,并以此统揽学校工作全局,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制定各年级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
积极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比学生天天系红领巾、穿校服,比班级卫生,比课堂纪律,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在学校适当的位置悬挂名人画像、警句格言,既起到了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还烘托了氛围;加强对学生进行绿化、美化和净化的管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观,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一代新人;组织传统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清明节祭扫”、“向国旗敬礼、“迎国庆,红色诗歌朗诵”等活动。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让爱国意识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州实验小学坚持‘德育文化润泽心灵’的培育思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生动具体地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施湖飙说,学校利用德育课程、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文明美德入脑入心,浸润孩子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