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记得提醒对方肩膀保持放松,尽量平齐,不要耸肩,不然一高一低,效果就很难保证了。”
3月31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交警中队证件办理室内,交警李月兰正与同事李艳芳探讨拍证件照需要注意的事项。28 岁的李月兰和 26 岁的李艳芳是亲姐妹,从贡山县公安局调入独龙江交警中队才一个多月,主要负责车管业务、交通违法处理和台账管理等工作,遇到突发情况而中队又人手紧张时,也“像男人一样战斗”。因为姐妹俩阳光、活泼、上进、热情,同事私下称她们为“交警姊妹花”。说起入警初衷,姐妹俩有着共同的感受。
和许多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理想的孩子不同,姐妹俩从小到大只认定一个理想——当交通警察,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都为着这一理想而努力,而她们的笃定和执着,源于21年前一次难忘的经历。
姐妹俩的父亲李自才是贡山县农业银行巴坡储蓄所的一名职工,生在独龙江、长在独龙江的李月兰和李艳芳从小目睹了独龙族群众太多的“出行难”,村民对路的期盼,成为姐妹俩童年最深的记忆。
1997年,因工作需要,李自才被调回县城上班,而这次举家“迁徙”的经历,成为姐妹俩至今难以磨灭的记忆。出发那天,大雨瓢泼,马背上的家当,被在深山和泥泞中艰难前行的马帮摔得“吱吱嘎嘎”地响。“听说要去县城生活了,一开始只顾高兴,根本没有想过路有多远多难走,但越到后面越没新奇感,剩下的只有难受和害怕,担心马儿一个失蹄滚下山崖……”半路上,山路颠簸、暴雨如注,幼小的弟弟需要母亲照顾,父亲又忙着和亲戚照看马帮,根本无暇顾及她俩,又害怕又委屈的她们,只能一边哭一边跟在马帮后面……两天后,到达县城的姐妹俩早已虚脱得没了人形,而这一幕,恰好被当时与他们一家结伴同行的县电视台一名摄像记者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下来。
刻骨的经历,让“有一条路”成为姐妹俩最大的渴望,“当时我和姐姐的想法竟然出奇一致,想着有路了,万一总是堵怎么办?小时候看电视里,看到警察不仅抓坏蛋,也指挥交通,只要他们往路中间一站,路就不堵了,于是我们约定,长大后一起当警察。”朴素的梦,从此在姐妹心中埋下了种子,也成为她们学习路上的不竭动力。
2013年、2014年,先后从云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毕业的姐妹俩分别考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和警务保障室上班。从2015年全州公安系统开始举办县级公安机关巡特警比武活动至今,经过层层筛选的李艳芳连续3年代表贡山县公安局前往州府参赛并取得好成绩,而李月兰则在2017年作为陪练在驻训地陪妹妹集训了一个多月。
分属不同科室的姐妹俩,尽管平时在一起的机会不多,但每次见面的意义总是非同寻常,“要么是在集训地,要么是在重大活动执勤现场,因为工作特殊,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眼神交流。”李艳芳看着姐姐说。“看着她奔来跑去的,很心疼。不过,她那么上进,让我很欣慰。”李月兰对妹妹的疼爱和欣赏溢于言表。
自2010年国家对独龙江乡实施重点帮扶以来,家乡的巨变,让姐妹俩萌生了为家乡发展做点什么的想法。“家乡的美,不仅体现在风景和老百姓吃好穿好上,更需要通过素质提升来展现,而引导更多村民遵守交规、文明行车,也是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对外展示家乡形象的具体体现。”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姐妹俩有着难舍情缘。
考虑到姐妹俩是独龙族,又有着在独龙江乡生活的经历,在开展工作中优势明显,局党委通过研究后,批准了她们要求到独龙江交警中队锻炼的申请。对于女儿的想法,父亲李自才深感欣慰、积极支持。今年2月,在战友的祝福和家人的送别中,姐妹俩再次来到这片离开了21年的土地,只不过,这一次的身份和离开时早已不同。
从禁毒民警、警务保障民警到交通警察,跨专业的岗位,需要熟悉太多业务,但这并没有让李月兰和李艳芳退缩,短短一个多月,在不间断地向同事请教和自学中,她们很快掌握了车管业务、交通违法处理、工作台账等知识和实际操作,顺利完成了岗位的过渡。对于姐妹俩的努力,中队长张红辉看在眼里,“好问,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会追着同事反反复复请教。”
“我们考驾照和办理车辆登记时,她们跟我们讲的都是民族话,有些东西理解不了,她们会一遍一遍地讲、一遍一遍地教,很有耐心,也很亲切,就像我们的‘阿的阿散’(亲人)。”前来办理业务村民的肯定,更坚定了这对“交警姊妹花”为家乡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 陆娉婷 (怒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