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怒江频道/ 要闻
兰坪:产米村的别样迎春运动会
2018-02-24 16:29:5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图片9.jpg

  年年岁岁迎新春,乡村迎春更别致。

  2月15日,除夕傍晚,早早吃过年夜饭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玉狮村委会产米村民小组村民便聚集到村里党员活动室旁边的空地上,他们要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迎春运动会——射弩比赛,以此来迎接狗年春节的到来。

  还未来得及翻犁的玉米地是竞技者天然的“舞台”,方便面包装盒内填上碎石块,再用木炭在盒子中间画上不大的圆,这样制作而成的靶子竖在玉米地缓坡处10米开外的地方后,一个见证乡村“弩王”诞生的运动会就此拉开序幕。

  尽管场地简陋,但丝毫不影响参赛者的热情。无人组织,无需吆喝,听到喝彩声,附近村民便背着箭袋和弩弓兴致勃勃赶来,不多会工夫,比赛场地便聚拢了数十人,参赛者多为在外务工的返乡的年轻男性,其中不乏中老年人。

  这是一场勇敢者的较量,参赛者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示弱,站稳姿势,横托弩,从箭袋里拔出竹箭,顺直,将弩弦拉入镶口,将箭置于弩槽内,凝神屏气,瞄准靶心,扣动板机,箭即刻飞出,射中靶心者,随即赢得一阵喝彩。每场比赛每人限射10支箭,三轮或五轮下来,以射中靶心最多者为胜, “弩王”也因此而诞生。

  记者注意到,参赛者的竹箭上并无任何标记,但每个人却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自己射在靶子上的箭。参赛的村民和志强告诉记者,这是射弩者长期练就的一项本领,表面上看,每个人的竹箭并无区别,其实,不同的射弩者都是根据个人射弩习惯来削制竹箭的,箭尾和箭的粗细,让参赛者一眼就能识别出自己的箭。和志强还告诉记者,以前射弩,战利品都是苦荞粑粑,一个下午下来,谁射到的粑粑多,谁就是当年的“弩王”,而年轻“弩王”往往也最容易获得姑娘的芳心。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高超的射击本领赢取苦荞粑粑、赢得姑娘芳心不再是射弩的主要目的,但产米村民喜欢射弩、习惯以射弩迎接新春的传统没有变,正如“90后”村民和仕生所说那样:“除了过年,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难得聚在一起,春节也就这么几天,机会难得,哪怕是自娱自乐,也比喝酒赌钱开心、充实多了。”

  和仕生同时表示,希望产米小组年轻一代能把射弩这个好传统传承下去。

        记者 陆娉婷 (怒江报)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